[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水务应急响应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4101.0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5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毅力;姚杰;杨露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Q50/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技术 智慧 水务 应急 响应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领域和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水务应急响应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水务行业是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构成的产业链,日常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城市供水。
当面对一些重大灾害的时候,为了保护居民人身财产的安全,体现水务公司的社会责任,通过控制现场相关的系列设备动作作为响应,减少对社会和环境危害。比如出现爆管,且损失较大时,需要降低该路段管网水压,降低损失量,同时保证居民有水可用。如果该路段有其余进水口时,可以关断该阀门;如果水源地的水质异常,不适宜制水时,则必须立即停止水泵的抽水入池等。
但是,针对上述出现重大灾害的情况时,目前采用的方式大部分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无法实现在处理人尚未到达现场之前,通过预先设定的应急处理预案进行自动响应,反应不及时,无法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因此,亟需以后新的技术手段,能够快速感知发生的事故,并按照预定流程对事故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同时快速通知相关责任人员对事故进行处理,减少中间的信息空档期,提高工作效率和反应速度,减少灾害的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水务应急响应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水务应急响应系统,包括:
采集水务设备的监控数据;
将采集的监控数据与预设的报警阈值进行比较,生成报警信息并输出;
根据报警信息输出预先设置的与报警信息匹配的应急方案;
根据所述应急方案生成派工单;
根据所述派工单生成派工信息,并将所述派工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对派工单的状态进行统计分析。
进一步,所述派工单的状态包括未派发状态、已派发状态、已受理状态和已完成状态,所述未派发状态为派工信息生成后的状态,所述已派发状态为将生成的派工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所述已受理状态为通过所述终端设备对收到的派工信息进行接收反馈后的状态,所述已完成状态为完成派工单的工作后的状态。
进一步,采集基础信息,所述基础信息至少包括水务设备信息、人员信息、排班信息、考勤信息和权限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当派工单中的处理人员在预定的时间范围内没有进行反馈时,根据所述基础信息,将报警信息和未反馈信息发送至上一级部门人员。
进一步,对工单各种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生成统计分析表,根据所述统计分析表对处理人员的完成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进一步,所述应急方案包括根据基本信息对根据异常水务设备的处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和对发生异常的水务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所述远程控制包括调节控制发生异常的路段的管网水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水务应急响应系统,包括应急响应单元和与其连接的终端设备,所述应急响应单元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水务设备的监控数据;
报警模块,用于将采集的监控数据与预设的报警阈值进行比较,生成报警信息并输出至终端设备;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报警信息输出预先设置的与报警信息匹配的应急方案;
派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急方案生成派工单;
工单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派工单生成派工信息,并将所述派工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以及对派工单的状态进行统计分析。
进一步,所述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终端设备,所述派工单的状态包括未派发状态、已派发状态、已受理状态和已完成状态,所述未派发状态为派工信息生成后的状态,所述已派发状态为将生成的派工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所述已受理状态为通过所述终端设备对收到的派工信息进行接收反馈后的状态,所述已完成状态为完成派工单的工作后的状态。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采集基础信息的基础信息管理模块,所述基础信息至少包括水务设备信息、人员信息、排班信息、考勤信息和权限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还包括驱动模块和用于控制管网水压的调节装置,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调节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
权限管理模块,用于对处理人员进行权限管理;
设备识别模块,用于对水务设备进行身份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4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