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快速构建的局部回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6693.6 | 申请日: | 2017-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5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学贵;黄昌兴;陆朝阳;沐兴旺;吴顺江;黄勇;马卓宇;田雪斌;崔数文;唐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4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53116 | 代理人: | 谢乔良,张玉 |
地址: | 6576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构建 局部 回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物采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构建便捷、通风效率高的可快速构建的局部回风系统。
背景技术
矿山井下主要以采矿生产为中心,生产作业不断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加之随着开采不断向深部延伸而导致地温上升,而且采场内由于矿石氧化放热、充填体凝固放热、爆破作业放热、设备散热等原因,采场内的热量若不能及时随作业面风流进入回风系统,造成采场温度出现骤然增高,会使采场作业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作业效率,危害作业人员健康。采场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对氧气的需要,并将井下有害气体和粉尘排出矿外。传统通风井在矿体外掘进专用通风井及回风巷进行污风抽排,通风井施工难度大,随着矿体延伸导致回风巷掘进工程量增大,成本投资较高,而且也影响回风效率,已严重制约着采矿进度。为更好的改善井下通风条件,寻求一种高效快捷、低成本的通风井形成方式,是有效解决采场独迎头矿石回采通风问题,缩短矿石回采通风时间,提高采场空气质量,改善作业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提高采矿回采率的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构建便捷、通风效率高的可快速构建的局部回风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采空充填层、矿体、沿脉巷道、回风井、回风道,所述沿脉巷道沿矿体的走向布置,所述沿脉巷道及其延伸方向的顶部布置有采空充填层,所述回风道垂直或倾斜埋设于采空充填层中,所述回风道下端连通沿脉巷道或伸入至沿脉巷道的延伸方向且上端连通回风井。
本发明通过利用预采矿体上部的采空充填区来埋设由多段风筒构成的回风道,并通过回风道与回风井连通接入采区回风系统形成局部回风系统,从而取代传统在矿体或围岩中开掘回风通道,达到缩短通风线路,有效减少回风巷的掘进工程量,增加了作业面的风流,提高了通风效率和改善了作业环境,提高了矿体的回采率。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构建便捷、通风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之六边形进路局部布置图;
图3为本发明之整体填充局部布置图;
图4为本发明之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采空充填层,11-填充体,12-采空层,13-预备层,14-首层六边形进路,15-假底,2-矿体,21-未回采矿体,3-沿脉巷道,4-回风井,5-回风道,6-出矿道,7-回风联道,8-风筒,81-连接法兰,82-支撑架,9-调节风窗,A-分段采准巷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4所示,本发明包括采空充填层1、矿体2、沿脉巷道3、回风井4、回风道5,所述沿脉巷道3沿矿体2的走向布置,所述沿脉巷道3及其延伸方向的顶部布置有采空充填层1,所述回风道5垂直或倾斜埋设于采空充填层1中,所述回风道5下端连通沿脉巷道3或伸入至沿脉巷道3的延伸方向且上端连通回风井4。
所述采空充填层1内还水平或倾斜向上埋设有与回风井4或出矿道6连通的回风联道7,所述回风道5的上端通过回风联道7与回风井4连通。
所述回风道5和/或回风联道7由多段圆形或多边形管状风筒8连接而成。
所述风筒8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法兰81,所述风筒8之间通过连接法兰81相互连接。
所述风筒8内部设置有支撑架82。
所述支撑架82成十字架结构或三叉星结构。
所述沿脉巷道3上端的采空充填层1中沿巷道走向埋设有至少两个回风道5,所述回风道5和/或回风联道7设置有调节风窗9。
所述采空充填层1为蜂窝状六边形进路充填,所述六边形进路包括下部的填充体11及上部的采空层12,所述回风道5埋设于填充体11并两端分别连通自身所在的六边形进路和下一层六边形进路的采空层12。
所述蜂窝状六边形进路充填的采空充填层1顶层设置预备层13,所述预备层13中充满填充体,所述预备层13中埋设有一端与下一层六边形进路的采空层12连通且另一端与相邻六边形进路的采空层12连通的回风道5。
所述采空充填层1的首层六边形进路14和/或首层六边形进路14以下的正常六边形进路之采空层12作为回风联道7与回风井4连通。
本发明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未经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66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