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旋翼的主动流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0883.7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6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招启军;马奕扬;陈希;王博;彭宁航;陆轶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11/18 | 分类号: | B64C11/18;B64C11/20;B64F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翼桨叶 条形安装槽 安装槽位 盖板 主动流动控制 旋翼飞行器 圆形凹槽 上表面 凸台 旋翼 飞行过程 气动外形 出气口 激励器 内表面 未开槽 低洼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旋翼的主动流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旋翼飞行器技术领域,能够在不改变旋翼桨叶的气动外形的情况下,提升旋翼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性能以及安全性。本发明包括:旋翼桨叶(1)的上表面开设有至少1条形安装槽,盖板(2)安装在所述条形安装槽中,完成安装的盖板(2)的外表面完全覆盖所述条形安装槽,并与旋翼桨叶(1)的未开槽部分共同形成旋翼桨叶(1)的上表面;盖板(2)的内表面开设安装槽位,安装槽位的数量与激励器的数量相同,在每个安装槽位中:包括一个凸台(21),凸台(21)四周高出且中间低洼形成圆形凹槽(22),圆形凹槽(22)的中心开设一个出气口(2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翼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旋翼的主动流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旋翼是直升机的关键部件,而旋翼运动产生的非定常涡流场十分复杂,在前飞来流速度上叠加旋翼旋转方向的相对来流速度,造成了旋翼桨叶工作在严重非对称的气流环境中。比如:旋翼后行(顺前飞来流方向)桨叶一般工作在低速大攻角状态,容易产生气流分离进而出现复杂的动态失速现象,使得旋翼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比不上固定翼飞行器。
因此,需要优化旋翼运动中的动态失速性能。现有方案中主要是采用外形优化和新型桨尖等优化气动设计方面的方法,被动地适应实际某种特定的旋翼气动环境。
但是,采用外形优化和新型桨尖只能够被动得满足某些特定的旋翼气动环境。而在飞行过程中,旋翼气动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中,仅通过外形优化和新型桨尖的优化方案,对于旋翼飞行器飞行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提升较为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旋翼的主动流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能够在不改变旋翼的气动外形的情况下,提升旋翼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主动流动控制装置安装在旋翼桨叶(1)上,所述主动流动控制装置包括:盖板(2)和安装在盖板上的激励器组(3);
旋翼桨叶(1)的上表面开设有至少1条形安装槽,盖板(2)安装在所述条形安装槽中,完成安装的盖板(2)的外表面完全覆盖所述条形安装槽,并与旋翼桨叶(1)的未开槽部分共同形成旋翼桨叶(1)的上表面;
盖板(2)的内表面开设安装槽位,安装槽位的数量与激励器的数量相同,在每个安装槽位中:包括一个凸台(21),凸台(21)四周高出且中间低洼形成圆形凹槽(22),圆形凹槽(22)的中心开设一个出气口(23);
激励器组(3)包括至少二个激励器,各个激励器之间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激励器组(3)中的每个激励器:激励器正面贴合凸台(21)的四周高出部分,使得激励器正面与圆形凹槽(22)构成腔体(24)。
其中,在每个安装槽位中:圆形凹槽(22)的中心开设的出气口(23)为长条形开口;所有安装槽位的出气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或者,在每个安装槽位中:圆形凹槽(22)的中心开设的出气口(23)包括了至少2个气孔;所有安装槽位的气孔都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凸台(21)的周围开设有偶数个固定孔,所述偶数个固定孔围绕所述圆形凹槽均匀分布;各个激励器通过螺钉或铆钉安装在各自所在安装槽位的固定孔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08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