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BA板老化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0452.0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7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朱明敏;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ba 老化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行业,具体涉及PCBA板老化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工业从来都是技术密集型,又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通孔安装技术是电子工业的基础,锡面检查技术一直是中国电子工业的基础。从世界电子元器件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总体来看,片式化已经成为衡量电子元件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片式电感、片式电阻、片式电感三大无源元件,约占元器件总产量的85%-90%。电子元器件在片式化的同时,也在向小型化方向迅速发展,随着电子设备小型化进程的加快,电子元件复合化和集成化的步伐也在加快。由于电子元器件产品种类很多,各分类产品在技术发展趋势上又各有自身的特点。
现在PCBA电子加工厂在进行PCBA生产时,根据客户需求或是PCBA产品特性会进行老化测试。老化测试一般是模拟外部潮湿高温的环境对PCBA成品进行测验,使功能板在一个具有温度变化的热老化设备内,经受空气温度的变化,通过高温,低温,高低温变化以及电功率等综合作用,暴露功能板的缺陷,如焊接不良,元件参数不匹配,温漂以及调试过程中造成的故障,以便以剔除,对无缺陷的功能板将起到稳定参数的作用。因为如今电子加工厂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出货时PCBA板是正常的,但是使用较短时间之后就出现各种不良,所以事实上进行PCBA板老化测试还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CBA板老化测试方法,以提高PCBA板老化测试的规范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CBA板老化测试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操作人员打开老化测试机电源,选择产品所需要的老化电压;
步骤2、打开电脑老化测试程序,选择老化的机种程式,并进行确认程式规格;
步骤3、将PCBA板AC端插入于老化架的AC插座,DC输出端插入于电子负载面板接口;
步骤4、PCBA板插入完毕后,检查老化测试设备的LED灯,全部绿灯亮起则为合格品;当有红色灯亮起,则表示该PCBA板为不良品;
步骤5、将不良品取出交由组长记录后,交由技术人员分析,同时在老化测试机的空缺位置补上PCBA板;
步骤6、确认检查完毕后重复上述步骤对PCBA板进行老化测试。
优选的,所述参与PCBA板老化测试的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静电环作业,并确保静电环与静电线连接可靠。
优选的,上述步骤1中,所述老化电压为110V或220V。
优选的,上述步骤4中,所述老化过程中须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并记录。
本发明的一种PCBA板老化测试方法,根据客户需求货PCBA板产品特性进行老化测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按照此方法对PCBA板进行老化测试,可暴露PCBA板的缺陷,如焊接不良、元件参数不匹配、温漂以及调试过程中造成的故障,以便以剔除,对无缺陷的PCBA板板将起到稳定参数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用于PCB板接线装壳工序,提供了一种PCBA板老化测试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参与PCBA板老化测试的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静电环作业,并确保静电环与静电线连接可靠;操作人员打开老化测试机电源,选择产品所需要的110V/220V老化电压;
步骤2、打开电脑老化测试程序,选择老化的机种程式,并进行确认程式规格;
步骤3、将PCBA板AC端插入于老化架的AC插座,DC输出端插入于电子负载面板接口;
步骤4、PCBA板插入完毕后,检查老化测试设备的LED灯,全部绿灯亮起则为合格品;当有红色灯亮起,则表示该PCBA板为不良品;化过程中须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并记录;
步骤5、将不良品取出交由组长记录后,交由技术人员分析,同时在老化测试机的空缺位置补上PCBA板;
步骤6、确认检查完毕后重复上述步骤对PCBA板进行老化测试。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04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