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防止误操作的安全防爆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3914.6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7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安晓伟;周伟;李东杰;杨懋;毛维平;皮柳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2 | 分类号: | G01N33/2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王玉杰 |
地址: | 62199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防止 操作 安全 防爆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防止误操作的安全防爆测试装置,包括用于安放待测产品的测试台,其配置有物理防错结构,以避免待测产品非正常安放;设置于测试台一侧的电子测试仪;可滑动地设置在测试台和电子测试仪之间的滑架;一端与电子测试仪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滑架上的测试电缆,测试过程中,当滑架滑向测试台时,该测试电缆能够为测试台上的待测产品通电;所述测试台上设有止锁结构,能够在待测产品为非安全状态或未正常安放时,限制滑架向测试台滑动。本发明能够防止在测试过程中因操作人员误操作而引发安全事故,有效提高易爆品测试安全性,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操作方便、易于移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易爆品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防止误操作的安全防爆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易爆品进行加电测试前,通常需要将其中的易爆组件进行替换,即将待测试产品更改为安全状态,但是,由于测试过程中多数没有配置专门的测试台架,或者虽然有测试台,但仅仅是为测试产品提供安装固定,防止其滚动跌落而已,操作人员仍有可能因误操作,导致待测产品非正常安装,或误将非安全状态的易爆品直接进行测试,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误操作的安全防爆测试装置,能够避免在测试过程中出现误操作,确保测试安全。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够防止误操作的安全防爆测试装置,包括用于安放待测产品的测试台,其配置有物理防错结构,以避免待测产品非正常安放;设置于测试台一侧的电子测试仪;可滑动地设置在测试台和电子测试仪之间的滑架;一端与电子测试仪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滑架上的测试电缆,测试过程中,当滑架滑向测试台时,该测试电缆能够为测试台上的待测产品通电;所述测试台上设有止锁结构,能够在待测产品为非安全状态或未正常安放时,限制滑架向测试台滑动。
采用以上结构,测试台上的物理防错结构可以对待测产品安放状态进行确认,当待测产品为非安全状态或未正常安放时,止锁结构能够限制滑架滑动,使测试电缆无法为待测产品加电,能够有效避免测试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误操作,提高易爆品测试的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物理防错结构包括设置在测试台上的安装凹槽,该安装凹槽由测试台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其一侧内壁上具有沿径向向内凸出的防错卡块,通过该结构能够较为简单可靠地判断待测产品水平安放角度及垂直安放高度是否正常。
较佳地,所述滑架上设有压杆,当滑架向测试台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压杆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凹槽上方。该极限位置是指滑架向内滑动到使测试电缆能够为安装凹槽内的待测产品加电的位置,这样,在滑架未滑出也就是待测产品处于加电测试状态时,由于压杆的限制,能够防止操作人员意外搬动加电状态的待测产品。
为实现滑架的滑动,所述测试台在安装凹槽下方设有滑槽,滑架上具有与该滑槽相适应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可滑动地嵌入滑槽中。
所述止锁结构包括活塞孔和与该活塞孔滑动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孔设置在安装凹槽底部,并竖直地连通至滑槽,活塞通过弹性元件支撑在活塞孔内,该弹性元件上端与活塞抵接,下端抵接在滑槽底壁上,当弹性元件处于自由状态时,活塞能够限制滑架的滑动部向滑槽内滑动,当活塞受压克服弹性元件弹力向下滑动后,滑动部能够穿该活塞并向滑槽内滑动。该结构通过活塞与下部的滑槽配合实现对滑架滑动的限制,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性好。
为了有效实现活塞对滑架滑动的限制,所述滑动部上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动槽,该滑动部前端具有与所述滑动槽连通的活塞过孔,该活塞过孔的孔径与活塞外径相适应,其沿竖直方向贯穿滑动部上下表面,滑动槽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内壁上具有向内凸出的凸棱,活塞外壁上设有与该凸棱相适应的配合槽,初始状态下,活塞嵌合在滑动部前端的活塞过孔中,滑架无法向内滑入,被锁定在初始位置,以防止滑架意外滑动为待测产品加电,当活塞向下滑动至适当位置时,滑动槽两侧的凸棱与活塞上的配合槽正对,通过凸棱与配合槽的滑动配合,使滑架能够进一步向内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39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