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枝节加载结构的平面三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5724.1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4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章秀银;李慧阳;宋校曲;丁磊;黎权新;方雄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佛山市盛夫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P1/2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王东东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枝节 加载 结构 平面 三工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枝节加载结构的平面三工器,包括上层微带结构、中间介质基板和底层金属地板,所述上层微带结构由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第一T型分支线和第二T型分支线构成,所述第一T型分支线和第二T形分支线均包括一个输入分支及两个输出分支,由上述滤波器和分支线的不同连接构成第一、第二及第三滤波网络,所述的第一滤波网络和第二滤波网络共用第一低通滤波器,降低了第二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的电路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射频前端电路的平面三工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枝节加载结构的平面三工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领域中,三工器具有很大的需求。通过接入三工器,可以使通信系统收发端共用一副天线,从而极大的减小了系统的体积。三工器应具有较小的插入损耗,从而提高天线接收的信噪比;同时要具有很高的隔离,防止发射端的信号耦合如接收端,烧坏接收机。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对三工器展开了很多研究。性能最优异的腔体三工器,具有低插损,高隔离等特点,但是造价过于昂贵,而且体积较大,重量重,限制了腔体三工器的实际应用。微带线三工器具有造价低、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同时对微带线三工器调试也更加容易,因此微带线在工程应用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为了得到高隔离的特性,组成三工器的滤波器需要尽可能多的引入传输零点。传统设计中通常使用三个滤波器实现三工器的三个通带,但存在抑制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枝节加载结构的平面三工器。
本发明在前两个滤波网络使用共用的低通滤波器,在最高频段内实现很好的抑制效果,减少枝节数量,降低电路复杂性。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枝节加载结构的平面三工器,包括上层微带结构、中间介质基板和底层金属地板,所述上层微带结构由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第一T型分支线和第二T型分支线构成,所述第一T型分支线和第二T形分支线均包括一个输入分支及两个输出分支,具体连接如下:
第一T型分支线的输入分支输入信号,经过第一T型分支线的一个输出分支连接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T型分支线的输入分支连接,然后第二T型分支线的一个输出分支连接第二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信号从第二低通滤波器输出端输出,构成第一滤波网络;
第一T型分支线的输入分支输入信号,经过第一T型分支线的一个输出分支连接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然后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T型分支线的输入分支连接,由第二T型分支线的另一个输出分支连接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最后从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输出信号,构成第二滤波网络;
第一T型分支线的输入分支输入信号,经过第一T型分支线的另一个输出分支连接高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从高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输出信号,构成第三滤波网络。
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及高通滤波器均采用开路或短路加载用于产生传输零点的枝节。
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至少加载一个枝节,且第一低通滤波器的枝节所产生的传输零点频率位于第三滤波网络的通带频率内。
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器至少加载一个枝节,第二低通滤波器的枝节所产生的传输零点频率位于第二滤波网络的通带频率内。
所述带通滤波器至少加载一个枝节,带通滤波器的枝节所产生的传输零点频率位于第一滤波网络的通带频率内。
所述高通滤波器至少加载两个枝节,两个枝节所产生的传输零点频率位于第一滤波网络和第二滤波网络的通带频率内。
第一低通滤波器加载三个枝节,且其中一个枝节向左弯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佛山市盛夫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佛山市盛夫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57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