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襟副翼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8311.0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0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丁兴志;段卓毅;任晓峰;王少童;张健;魏剑龙;冯变变;姚海林;张宏;耿建中;付强;王斌;张涛;李小卫;曲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9/00 | 分类号: | B64C9/00;B64C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副翼 | ||
本发明涉及飞机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襟副翼。包括襟副翼(2)、后退驱动机构、偏转驱动机构以及瓦特连杆(5)。本发明通过设计后退驱动机构和偏转驱动机构,并采用瓦特连杆(5)将后退驱动机构与偏转驱动机构连接,可以实现左/右同步后退并偏转之辅助增升功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左/右差动偏转之横滚操纵能力。本发明的襟副翼,同时兼顾较强的增升能力和横滚操纵效率,并且不增加飞行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对于简化短距起降飞机和舰载固定翼飞机的操纵面配置有积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机翼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襟副翼。
背景技术
在野外简易机场短距起降的飞机通常需具备优异的低速升力特性和低速横滚操纵能力:简易机场跑道长度有限,飞机需以尽可能低的速度完成起飞和降落。而飞行速度低一方面要求增升装置有良好的增升能力,同时也对横滚操纵面的操纵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野外简易机场通常大气环境相对恶劣,经常需要以压坡度的方式应对飘忽不定的侧向突风。除陆基短距起降飞机外,舰载固定翼飞机由于受到拦阻过载和触舰冲击载荷的限制,也需要以很低的速度着舰,因此也对增升和横滚操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通常飞机的机翼后缘沿展向由内到外分别布置襟翼和副翼,襟翼用于增升,副翼用于横滚操纵,两者共同分享机翼后缘展长。对于大多数飞机而言,襟翼和副翼的展长分配始终是一对矛盾:副翼展长足够了则襟翼增升能力不足,反之,襟翼展长若满足了增升所需,则副翼因展长太短而无法满足副翼效率需求。对于短距起降飞机而言,这种矛盾尤为突出。襟副翼是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当前主流飞机均采用电传操纵系统,摆脱了传统机械杆系的掣肘,可以很方便的实现襟副翼功能:起降时,两侧襟副翼随襟翼同步下偏用于辅助增升,在此基础上,左右两侧襟副翼再差动偏转以进行横滚操纵。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飞机采用定轴偏转式襟副翼,这种襟副翼由于受最大有效下偏角限制,在为横滚差动偏转预留一定下偏角的前提下,襟副翼用于增升的初始下偏角较小,一般只有5°~6°,所能提供的的辅助增升能力十分有限。正因为如此,大多数飞机为保证足够的增升能力而压缩襟副翼展长,并增设机翼扰流板以弥补横滚操纵能力的不足。增设扰流板这种方式对于大型飞机尚可,对于中小型飞机而言,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飞行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欲同时满足中小型短距起降飞机及舰载固定翼飞机的增升和横滚操纵需求,并且不增加飞行控制系统的复杂性,需采用一种增升能力较强的襟副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同时满足增升和横滚操纵需求,并且不增加飞行控制系统的复杂性的增升能力较强的襟副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襟副翼,包括:
襟副翼,设置在主翼的后缘;
后退驱动机构,包括丝杠和大摇臂,所述丝杠可伸长和缩短,所述丝杠的一端与所述主翼固定连接于第一铰支点,另一端与所述大摇臂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铰链,所述大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翼固定连接于第二铰支点,且所述大摇臂的中部与所述襟副翼通过副翼转轴铰接;
偏转驱动机构,包括副翼作动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副翼小摇臂,所述副翼作动器可伸长和缩短,一端与所述主翼固定连接于第三铰支点,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接铰链,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均与所述主翼固定连接于第四铰支点,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铰链,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连接于第四连接铰链,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五连接铰链,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副翼小摇臂连接于第六连接铰链,所述副翼小摇臂与所述襟副翼连接于第七连接铰链;
瓦特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后退驱动机构的副翼转轴,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偏转驱动机构的第三连接铰链。
可选地,所述襟副翼随襟翼同步下偏的最大初始偏度为15°~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83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