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竖色雕漆的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7364.2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5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江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羿 |
主分类号: | B44C5/00 | 分类号: | B44C5/00;B44C1/22;B44C1/20;C09D19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37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制 生漆 精制 大漆 制作工艺 漆层 漆液 环氧树脂 色彩表现 制作过程 透明漆 玛瑙 次光 浑浊 漆酶 色漆 竖式 松脂 藤黄 无尘 髹涂 密封 剔除 浮雕 美感 透明 保存 清晰 作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色雕漆的制作工艺,包括光漆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漆工序使用调制好的精制生漆,在温度为20‑30℃、湿度为80%‑85%、密封无尘的环境下进行,每两次光漆间隔时间8小时以上,所述精制生漆的制作过程加入了藤黄、松脂和环氧树脂。此种方法精制出的生漆漆液表面无浑浊、清晰透明,且能保持漆酶一定的活性,调制好的漆液即保存了透明漆中玛瑙色泽,给人以深厚的美感,同时还方便调制各种色漆,且调制好的大漆干燥时间短。该竖式雕漆法省原料、省工期、效率高,雕漆作品的颜色可以千变万化,五彩纷呈,由于不受漆层的限制,竖彩髹漆可以在同一平面上局部髹涂许多颜色的大漆,比老式的“重色髹漆”技法的色彩表现要丰富多彩的多,由于不需要通过剔除漆层来显现颜色,竖色雕漆的浮雕表现力更加准确传神,更加逼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艺品制作领域,具体为一种竖色雕漆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雕漆在中国至少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古老华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中国第一批被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就是应用中国生漆调制成色漆,一层层的涂在各类胎体上,当髹涂达到符合生产需要的厚度后,用刀在漆层上刻出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图案纹样。
雕漆依据漆色或纹饰特点分为剔红、剔黄、剔黑、剔绿、剔彩、剔犀等多样品种。在彩漆的髹涂堆色上,明代比宋,元时期更为复杂和多样,注重用彩漆来直接表达艺术内容,突破了平面漆饰用色的装饰方式,使彩漆进入浮雕表现之中,因而产生了“重色雕漆”、“堆色雕漆”的新技术。重色俗曰横色,堆色俗曰竖色。”也就是说,为了与设计的图案相配合,除了用浮雕手段之外,还增加了色彩的手法。这种色彩手法,不是事后涂抹上色,而是事先按图稿的布局,从层次上髹涂不同的彩漆。
目前世面上能够见到的大多是单色雕漆艺术品,偶尔会发现一两件“横色髹漆”的雕漆作品,颜色多为两三色,表现手法单一,颜色呆板。重色雕漆调制中必须加入熬制好的桐油或其他油脂,这样的弊病就是生漆干燥时间太长,同一漆层无法髹涂其他色漆,该种方法精制出的生漆不适用于竖彩雕漆所使用。由于旧式雕漆的髹漆方法落后,雕漆作品费工费料,往往一件作品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来完成,因此造成了雕漆作品非常昂贵,脱离广大人民群众。雕漆事业急剧萎缩,从业人员后继无人的尴尬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色雕漆的制作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竖色雕漆的制作工艺,包括光漆工序,所述光漆工序使用调制好的精制生漆,在温度为20-30℃、湿度为80%-85%、密封无尘的环境下进行,每两次光漆间隔时间8小时以上,所述精制生漆按如下步骤制作而成:
S1、生漆原料选用,选用色泽光亮、漆味酸香、色金黄或赤黄、转色快、回缩力大、抗冲击力强和干燥性能好的原料生漆;
S2、将上述原料生漆进行过滤处理;
S3、对上述步骤的生漆进行低搅拌脱水处理,将过滤后的生漆放在搅盘中,掺入一定量的水,通过6到7天,每天8到12小时的搅拌,直至漆液的水分含量控制在8%-12%的范围内;
S4、对上述步骤的生漆进行脱水、熟化处理,将上述步骤的漆液放在搅盘中,在太阳光或红外线灯下加热恒温连续搅拌10-24小时,漆液温度控制在30-40℃,使含水量达到2%-5%之间;
S5、在上述生漆中加入藤黄、松脂和环氧树脂,并进行2-4小时的低温搅拌;
S6、将上述漆液泵入脱色树脂交换机中进行脱色处理4-6小时,便制成生漆精液,向生漆精液中加入所需颜料和一定比例的分散剂,制成主漆。
优选的,包括如下制作步骤:
1)、制胎,使用各种不用的材料,经过加工制作成符合设计要求形状的胚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羿,未经江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73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