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盖体的铝基材料及用于制造动力电池盖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4856.6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7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董福伟;薛卫龙;刘灿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龙源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18 | 分类号: | C22C21/18;C22C21/16;C22C21/14;C22C1/02;C22C1/06;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盖 铝基材料 质量百分比 含量总量 耐腐蚀 耐热 自动化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盖体的铝基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包含质量百分比为0.18~0.19%的Si,0.54~0.60%的Fe,0.080%~0.095%的Cu,1.00~1.10%的Mn,0.002~0.005%的Mg,0.0006~0.0009%的Cr,0.006~0.007%的Ni,0.01~0.02%的Zn,0.03~0.04%的Ti,其他杂质含量总量不超过0.15%,且其中单个种类的杂质的含量不超过0.05%,余量为Al;工艺简单、降低成本、质量轻、密度小、耐热耐腐蚀、自动化程度好、便于控制、成品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基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盖体的铝基材料及用于制造动力电池盖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盖体为动力电池的重要部件,在动力电池发展初期,其原材料主要采用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料具有材质硬、不生锈和容易焊接的优点,是传统电池封装所采用的材料。作为汽车动力电池封装的盖体材料,不锈钢也存在自身的缺陷。不锈钢材料的密度约为铝合金材料的3倍,采用不锈钢盖体会增加动力电池的质量从而间接增加整车的质量,不利于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且不锈钢材质偏硬,不便于一次拉伸成形盖体,需要对盖体两侧进行激光焊接,增加了生产工艺流程。
目前铝合金在动力电池盖体上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铝制动力电池盖不仅美观精美,而且硬度足够,耐热耐腐,成为汽车制造企业的首选材质。铝合金材料密度小、材质软,具有易于电池盖体整体拉伸成形等优点,已经被很多企业用于电池封装。铝合金的密度比传统的不锈钢封装材料小很多。为了增加续航里程,新能源电动汽车需要大量的电池组合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由若干个电池盒组合而成,这样,每个电池盒的质量大小对整个电池模块的质量影响很大,为了减轻电池质量,采用铝合金材料来制作电池盖体是必然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盖体的铝基材料及用于制造动力电池盖体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降低成本、质量轻、密度小、耐热耐腐蚀、自动化程度好、便于控制、成品效率高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盖体的铝基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包含质量百分比为0.18~0.19%的Si,0.54~0.60%的Fe,0.080%~0.095%的Cu,1.00~1.10%的Mn,0.002~0.005%的Mg,0.0006~0.0009%的Cr,0.006~0.007%的Ni,0.01~0.02%的Zn,0.03~0.04%的Ti,其他杂质含量总量不超过0.15%,且其中单个种类的杂质的含量不超过0.05%,余量为Al。
进一步地,其中包含质量百分比为0.180~0.189%的Si。
进一步地,其中包含质量百分比为0.546~0.591%的Fe。
进一步地,其中包含质量百分比为0.0880%~0.0926%的Cu。
进一步地,其中包含质量百分比为1.04~1.06%的Mn。
进一步地,其中包含质量百分比为0.0028~0.0048%的Mg。
进一步地,其中包含质量百分比为0.00068~0.00082%的Cr。
进一步地,其中包含质量百分比为0.0062~0.0065%的Ni。
进一步地,其中包含质量百分比为0.0127~0.0167%的Zn。
进一步地,一种用于制造动力电池盖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进行混合配料;
(2)熔炼:将配料投入熔炼炉内熔炼,共分为6个阶段进行: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龙源铝业有限公司,未经镇江龙源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48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