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油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8414.2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6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杰 |
主分类号: | F02C3/14 | 分类号: | F02C3/14;F01D1/32;F01D25/24;F01D25/30;F02C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金宝 |
地址: | 4318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油 发动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功率和排量可以灵活设置的燃油发动机,包括主机体及设于主机体上的转子体、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喷油系统、点火系统和启动系统,所述主机体具有一沿轴向延伸的容腔,所述转子体通过一承重系统可转动设于所述主机体的容腔中,所述进气系统设于主体机和转子体之间用于吸入空气并对其进行压缩,所述排气系统设于主机体和转子体之间用于燃烧作功并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向大气,冷却系统设于转子体内用于对转子体进行冷却,润滑系统的输出端设于主机体和转子体之间的各相对运动部位,喷油系统和点火系统设于主机体上,启动系统设于主机体和转子体之间用于发动机的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同于传统曲轴连杆机构的燃油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已为公知,如列式发动机一般包括发动机壳体、气缸、气缸盖、活塞、连杆、曲轴、润滑系统、冷动系统、喷油系统、点火系统、进排气系统和启动系统,其中气缸设于壳体内,活塞设于气缸内,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传动连接,曲轴可转动设于壳体上,气缸盖设于气缸一端并与活塞及其上的活塞环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燃烧室,进排气系统通过机械或者电气元件控制燃烧室和大气之间的连通或断开,以实现燃烧室的吸气和排气,喷油系统设于壳体或气缸盖上,其上的喷油嘴延伸至燃烧室用于将燃料油以接近雾化或者全雾化的方式喷到燃烧室中,当含有雾化燃料油的混合气体被压缩到一定的比例后,点火系统启动将混合气体点燃,燃烧室的气体燃烧时释放热量膨胀作功,驱动活塞直线运动,带动连杆及曲轴转动实现动力输出,在有些情况下,点火系统是没有的,混合气体在快速压缩过程中温度上升达到燃料油的燃点直接燃烧,此为压燃式发动机。由于常见的发动机都是多个气缸按一定的方式阵列设置,因此气缸的温度很高,需要对气缸、气缸盖进行冷却,因此一般在气缸、气缸盖上设置冷却水通道,该冷却水通道与冷却系统连接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同时作为各活塞、连杆、曲轴、进排气部件中凡是涉及到运动副配合的部分,都要设置润滑油出油孔以保证运动副长期可靠运行,对于大动率的发动机,一般还设有润滑油的压力输送、回收、冷却、过滤再进行二次压力输送。启动系统一般就是一个蓄电池(或外接电源)加一个启动机,曲轴一端设有启动齿轮,启动机与启动齿轮传动连接以实现发动机的启动作业,简单的发动机也可以采用人工启动方式。总体上来说,不管是摩托车用发动机,还是远洋油轮用的大功率发动机,其都是通过燃油的燃烧过程,将化学能转换成热能,热能通过活塞、连杆和曲轴的传动转换成机械能并实现动力输出,该种发动机结构已被大量的披露和使用,系公知技术。
前述公知技术存在不足的地方是:活塞往复移动的最大行程就是曲轴与连杆枢接部分(即连杆颈)沿圆周方向运动的轴心线的最大外径。因此要增加活塞的行程,曲轴轴心线与连杆颈的轴心线距离要增加,这样连杆摆动辐度就增加,连杆摆动辐度增加,则要求气缸的缸径要增加,否则连杆在摆动过程中会与气缸壁产生干涉,而缸径增加就意味着排气量增加,相应的喷射的燃油也要增加,进而导致成本上升,从目前的情况看,受缸径和排气量的制约,发动机的排气量并不能随意调整,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不同于曲轴、连杆动力转换机构的发动机,以打破气缸大小制约排气量的规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功率和排量可以灵活在设置的燃油发动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燃油发动机,包括主机体及设于主机体上的转子体、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喷油系统、点火系统和启动系统,所述主机体具有一沿轴向延伸的容腔,所述转子体通过一承重系统可转动设于所述主机体的容腔中,所述进气系统设于主体机和转子体之间用于吸入空气并对其进行压缩,所述排气系统设于主机体和转子体之间用于燃烧作功并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向大气,冷却系统设于转子体内用于对转子体进行冷却,润滑系统的输出端设于主机体和转子体之间的各相对运动部位,喷油系统和点火系统设于主机体上,启动系统设于主机体和转子体之间用于发动机的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杰,未经杨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84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发动机隔热罩
- 下一篇:燃气涡轮发动机和用于操作其贮槽加压组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