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缓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5006.1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8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劲林;朱晓东;王玲芳;齐卫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N21/239 | 分类号: | H04N21/239;H04N21/24;H04N21/231;H04N21/2183;H04N21/8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缓存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缓存方法,该方法包括,信息中心网络中的节点接收到数据请求报文后,根据数据请求报文中的热度判断标识的标识值确定对节点内所请求数据的热度值与已缓存的数据的热度值进行比对,并通过设计的数据请求报文和数据内容报文的处理流程,将数据请求报文所请求的数据缓存在靠近终端的节点,从而将数据依数据被请求的热度层次化的缓存到信息中心网络的节点中,使高流行度的数据更靠近用户,降低了网络缓存的冗余。使得更多的数据可以缓存到网络节点内,提高了用户通过信息中心网络搜索所需数据的几率,以及缩短了用户通过信息中心网络快速获取所需数据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缓存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网络流量中视频类流量的占比显著提升,对于视频内容本身已经成为网络涉及的关注重点。而作为目前对于未来网络研究热点的信息中心网络,可以为用户的服务带来更好的提升。信息中心网络可以包括多个网内节点,在对信息中心网络的设计中,网内节点具备缓存数据的能力。
传统的信息中心网络的缓存策略,如随路缓存策略,缓存的数据(内容)存在冗余,且缓存的数据不作区分,因而造成网内节点缓存资源的浪费,导致用户不能快速通过信息中心网络获取到所需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缓存方法,解决了网内节点缓存数据的冗余,数据不加区分、以及未考虑到数据关联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缓存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信息中心网络的第一节点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请求报文,第一数据请求报文中包括热度判断标识;
当第一节点不满足第一数据请求报文的数据请求时,第一节点检查热度判断标识的标识值;
当热度判断标识的标识值为第一标识值时,第一节点将第一数据请求报文所请求的数据的热度值与第一节点已缓存数据的热度值进行对比;
当第一数据请求报文所请求的数据的热度值大于第一节点已缓存数据的热度值时,第一节点设置第一标识值为第二标识值,并将第一节点的节点名称和第一节点的第一数据请求报文所请求数据的热度值存储于第一数据请求报文中形成第二数据请求报文;
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数据请求报文;
当第二节点为内容提供商设备时,第二节点根据第二数据请求报文生成第一数据内容报文,第一数据内容报文包括第一数据请求报文所请求的数据和内容名称存储标识;
第二节点检查第二数据请求报文中的热度判断标识的标识值;
当第二数据请求报文中的热度判断标识的标识值为第二标识值时,第二节点将内容名称存储标识的标识值设置为第三标识值,并将第二数据请求报文中的第一节点的节点名称存储到第一数据内容报文形成第二数据内容报文;
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内容报文;
当第三节点为信息中心网络的节点,且第三节点未缓存第二数据内容报文对应的数据时,第三节点检查第二数据内容报文的内容名称存储标识的标识值;
当第二数据内容报文的内容名称存储标识的标识值为第三标识值时,第三节点比较第二数据内容报文中存储的第一节点的节点名称是否与第三节点的节点名称一致;
当第二数据内容报文中存储的第一节点的节点名称与第三节点的节点名称一致时,第三节点缓存第二数据内容报文的数据,将第二数据报文中的内容名称存储标识的标识值设置为第四标识值形成第三数据内容报文,并向第四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内容报文;
第四节点确定第四节点的类型;
当第四节点为终端时,终端接收第三数据内容报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5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