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可视化椎弓根穿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3035.4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2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杨西斌;邹俊;熊大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70;A61B17/90;A61B90/00;A61B34/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43 | 代理人: | 汪祖乐,王路丰 |
地址: | 2151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可视化 椎弓根 穿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骨科脊柱外科手术,辅助建立椎弓根通道的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光学可视化椎弓根穿刺系统。
背景技术
胸腰椎骨折及错位等脊柱疾病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置入椎弓根器械(如椎弓根螺钉)进行关节定位,目前,应用椎弓根器械结合植骨融合逐渐成为相关骨科疾病治疗的金标准。
椎弓根是脊椎上最为坚实的部分,是对脊柱进行手术操作的有效作用点。但是椎弓根往往邻近脊髓和神经根,尤其是其内壁及下壁,任何位置不良的椎弓根螺钉都可能损伤神经而引起严重并发症。椎弓根通道作为现代脊柱外科手术的重要切入点,将椎弓根器械正确安放在椎弓根通道内部,可以实现对脊柱的有效固定,最大限度的恢复脊柱的运动特性,其在脊柱活检、脊柱融合术、椎弓根内固定术、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等现代重要脊柱外科手术中是不可避免的操作通道。
传统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依赖于解剖标志辨识和施术者的经验,即使有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也存在着置入螺钉位置不佳的可能,伴随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置钉过程中,螺钉穿破椎弓根的案例屡有发生。
徒手置钉技术容易导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的穿破,目前,提高置钉准确率的技术主要有X射线透视、CT导航等,均存在辐射危害,而且设备价格高昂。其中CT导航容易导致穿破外侧皮质骨,如果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不仅会降低内固定强度,引起内固定松动,还可能损伤到内脏、脊髓、神经根等重要组织,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精准地植入椎弓根螺钉对于内固定的稳定性及预防不良相关并发症起着十分重要作用,而安全准确地建立椎弓根通道的重要性是其重要前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学可视化椎弓根穿刺系统,通过光学成像方式实现椎弓根置钉手术过程中椎弓根通道的建立,避免椎弓根皮质穿破的风险,并且避免目前手术普遍采用的X射线透视、CT导航等辐射危害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构成:
一种光学可视化椎弓根穿刺系统,所述穿刺系统包括可插入引导针的引导针通道以及用于安放照明成像元件的照明成像通道,所述引导针通道和照明成像通道相互独立设置。
所述穿刺系统的前端部设置至少一个倾斜面。
所述倾斜面为倾斜直面或倾斜曲面。
还包括注水通道和吸引通道,所述注水通道和吸引通道相互独立设置。
所述注水通道和吸引通道的前端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端帽和第二端帽;所述第一端帽和所述注水通道的连接处还设有第一空隙,所述第二端帽和所述吸引通道的连接位置处还设有第二空隙。
所述照明成像元件为CMOS器件,CCD器件或光纤成像器件。
所述穿刺系统由硬质材料制成。
所述硬质材料采用金属或合成材料。
所述穿刺系统的外径尺寸为1-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穿刺系统通过光学成像方式实现椎弓根置钉手术过程中椎弓根通道的建立,避免椎弓根皮质穿破的风险,并且避免目前手术普遍采用的X射线透视、CT导航等辐射危害问题;
本发明穿刺系统的前端部为倾斜面设计或其它较为尖锐的设计,其由金属、合成材料等硬质材料制成,保证了插入椎弓根过程中的可穿刺性;
本发明穿刺系统中第一端帽和第二端帽分别覆盖住注水通道和吸引通道,保证椎弓根穿刺过程中,注水通道和吸引通道不会被异物堵塞;第一空隙和第二空隙保证有水、血水等通过,但又会阻挡组织物等通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发明光学可视化椎弓根穿刺系统的横截面图;
图2:本发明光学可视化椎弓根穿刺系统的端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本发明光学可视化椎弓根穿刺系统的端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本发明光学可视化椎弓根穿刺系统的纵向剖视图一;
图5:本发明光学可视化椎弓根穿刺系统的纵向剖视图二;
图6:本发明光学可视化椎弓根穿刺系统的纵向剖视图三;
图7:本发明光学可视化椎弓根穿刺系统的纵向剖视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30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