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石墨烯材料的L-赖氨酸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0334.2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1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程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韶关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48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潘雯瑛 |
地址: | 51200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石墨 材料 赖氨酸 电化学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石墨烯材料的L-赖氨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石墨烯纳米材料分散于溶剂中,制成分散液备用;
(2)取L-赖氨酸氧化酶,在搅拌下加入磷酸缓冲液,得到混合液静置备用;
(3)取玻碳电极进行打磨和清洗;
(4)取步骤(2)所得混合液中的上层酶溶液加入到含有成膜剂的水溶液中,然后加入牛血清蛋白、辣根过氧化酶、步骤(1)所得分散液以及戊二醛溶液,搅拌均匀后,滴在步骤(3)所得的玻碳电极表面,再将玻碳电极冷冻干燥使其表面成膜,然后将所得修饰后的玻碳电极冰冻保存;
(5)取步骤(4)修饰后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作为辅助电极,分别设置在电解池中形成三电极体系,制得基于石墨烯材料的L-赖氨酸电化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材料的L-赖氨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赖氨酸氧化酶是由莱茵海默氏菌、被囊假交替单胞菌、绿色木霉菌中的任意一种生产所得,或者是从长白山蝮蛇蛇毒、鲐鲅鱼黏液中的任意一种分离提纯所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材料的L-赖氨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纳米材料为氨基修饰二茂铁/石墨烯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氧化锡/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三氧化二铟立方体/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石墨烯纳米纤维、氟化石墨烯、氮掺杂石墨烯、硼掺杂石墨烯、石墨烯量子点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石墨烯材料的L-赖氨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为:取石墨烯纳米材料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超声分散20分钟,制成石墨烯纳米材料浓度为1mg/ml的分散液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石墨烯材料的L-赖氨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L-赖氨酸氧化酶与磷酸缓冲液的用量比例为1mg:(3.8~3.9)μl;所述磷酸缓冲液的pH值为7.2~7.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石墨烯材料的L-赖氨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为:取一支玻碳电极,依次用4#、5#、6#的金相砂纸打磨,然后先后在1μm和0.3μm的氧化铝粉末上抛光,再将其放入丙酮中浸泡,取出后依次在乙醇和二次蒸馏水中超声洗涤各5分钟,再在浓度为1.0mM的铁氰化钾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该玻碳电极进行处理,处理后取出用二次蒸馏水清洗,然后自然干燥备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石墨烯材料的L-赖氨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为:取步骤(2)所得混合液中的上层酶溶液25μl加入到45μl质量浓度为1-2%的成膜剂水溶液中,然后加入1.8mg牛血清蛋白、1mg辣根过氧化酶、10μl步骤(1)所得分散液以及10μl质量浓度为12.5%的戊二醛溶液,搅拌均匀后,滴在步骤(3)所得的玻碳电极表面,再将玻碳电极冷冻干燥使其表面成膜,然后将所得修饰后的玻碳电极冰冻保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石墨烯材料的L-赖氨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电解池的规格为10ml,其装有2ml pH值为7~8的磷酸缓冲液作为测试底液。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基于石墨烯材料的L-赖氨酸电化学传感器。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石墨烯材料的L-赖氨酸电化学传感器在检测食品或药品中L-赖氨酸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韶关学院,未经韶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03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轴机械手
- 下一篇:一种垂直轴潮流能水轮机的仿生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