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薄底鞋的一体式编织鞋及其编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84311.0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4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曾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丽信(惠州)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04 | 分类号: | A43B1/04;D04B1/16;D04B1/18;D04B1/22 |
代理公司: | 惠州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82 | 代理人: | 韩淑英 |
地址: | 516005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薄底鞋 体式 编织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鞋,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薄底鞋的一体式编织鞋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圆筒编织机主要用于编织各种规格的编织袋、集装袋、篷布、地毯基布、土工布、手套等编织物。近年,编织鞋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圆筒编织机也用于编织鞋身或一体式鞋。由于受圆筒机工作方式所限,其在编织的过程中,无法大量加减针,从而编织而成的一体鞋的鞋中底部分的形状为近似具有圆角的长方形,且鞋中底和鞋身之间存在一条交接缝。然而,人类足部前端(脚趾处)呈逐步收窄的趋势,因此织出来的鞋中底与足部前端对应的位置的宽度要大于鞋底的宽度,当编织鞋与鞋底结合后,鞋中底前端两侧处的交接缝会越过鞋底两侧。如果鞋底的鞋墙较高,例如板鞋的鞋墙即使在前端也较高,则可遮盖该交接缝。但对薄底鞋来说,鞋底前端的鞋墙较低,无法遮挡该交接缝,导致交接缝暴露在鞋底的鞋墙之外,影响整鞋的美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身和鞋中底的交接缝不会露出薄底鞋前端的鞋墙的适用于薄底鞋的一体式编织鞋及其编织方法。
一种适用于薄底鞋的一体式编织鞋,包括一体式编织而成中底部和鞋身部,所述中底部和鞋身部围成用于容纳穿用者脚部的空间。所述中底部前端形成有一缝合口,所述缝合口附近的至少一部分编织物由弹力大于中底部其他部位所用纱线的弹力纱线编织而成,使得中底部前端的宽度收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弹力纱线为橡根,所述中底部其他部位所用纱线为涤纶纱线。
优选的,所述缝合口为大体垂直于穿用者脚趾延伸方向的横向缝合口或大体平行于穿用者脚趾延伸方向的竖向缝合口,所述由弹力纱线编织而成的编织物部分位于所述缝合口两侧。
优选的,当缝合口为横向缝合口且缝合口被缝合后,位于缝合口两侧的所述由弹力纱线编织而成的编织物部分均大体呈梯形,且所述横向缝合口作为梯形的下底;当缝合口为竖向缝合口且缝合口被缝合后,位于缝合口两侧的所述由弹力纱线编织而成的编织物部分均大体呈扇形或半圆形。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中底部为双层织物,所述由弹力纱线编织的至少一部分编织物位于面层。
一种上述适用于薄底鞋的一体式编织鞋的编织方法,从鞋领口位置朝向鞋尖方向一体编织鞋身部和中底部,在靠近缝合口的预设位置更换纱线为弹力纱线继续完成编织,在所述中底部前端形成所述缝合口,且所述缝合口附近的至少一部分编织物由所述弹力纱线编织而成,使得中底部前端的宽度收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利用圆筒机进行编织,所述弹力纱线为橡根,所述中底部其他部位所用纱线为涤纶纱线。
优选的,所述缝合口为大体垂直于穿用者脚趾延伸方向的横向缝合口或大体平行于穿用者脚趾延伸方向的竖向缝合口,所述由弹力纱线编织而成的编织物部分位于所述缝合口两侧。
优选的,当缝合口为横向缝合口且缝合口被缝合后,位于缝合口两侧的所述由弹力纱线编织而成的编织物部分均大体呈梯形,且所述横向缝合口作为梯形的下底;当缝合口为竖向缝合口且缝合口被缝合后,位于缝合口两侧的所述由弹力纱线编织而成的编织物部分大体均呈扇形或半圆形。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中底部为双层织物,所述由弹力纱线编织的至少一部分编织物位于面层。
本发明的一体式编织鞋在中底部前端形成有缝合口,缝合口附件的至少一部分编织物由弹力纱线编织而成,使得中底部前端的宽度收窄,从而使中底部前端与鞋身的交接缝不会超出鞋底的两侧,不会有交接缝暴露在鞋墙之上,更贴合穿用者脚部。本发明的适用于薄底鞋的一体式编织鞋的编织方法尤其适用于圆筒编织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圆筒机的部分机编组织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体式编织鞋的缝合口被缝合后中底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圆筒机的部分机编组织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实施例中一体式编织鞋的缝合口被缝合后中底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为描述方便,以适用于薄底鞋的一体式编织鞋平放在水平面上的状态进行参考,鞋各部分的上和下、顶部(顶端)和底部(底端)的相对关系以水平面作为基准进行描述,以鞋尖处为鞋前端的最前端、后跟处为鞋后端的最后端进行前后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丽信(惠州)织造有限公司,未经保丽信(惠州)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43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卷檐帽冷却定型的治具
- 下一篇:一种具有步数记录功能的智能休闲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