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环氧丁烷过程中丁烯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8564.0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8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胜;胡松;李兆奇;黄云群;李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7/00 | 分类号: | C07C7/00;C07C11/08;C07D301/32;C07D301/19;C07D30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丁烷 过程 丁烯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产环氧丁烷过程中回收丁烯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将丁烯环氧化反应产物减压后直接进入气液分离罐进行气液分离,气、液相分别从丁烯回收塔进料板下、上进入,丁烯回收塔塔顶采用冷冻水作为冷却介质,丁烯回收塔塔顶冷凝器一开一备,并设置蒸汽吹扫管线用以吹扫冷凝器,可有效解决冷凝器结晶堵塞问题,保证装置连续安全生产,可用于环氧丁烷装置回收丁烯的工业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氧丁烷生产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以1-丁烯和过氧化氢异丙苯(CHP)或过氧化氢乙苯(EBHP)生产环氧丁烷的工艺。
背景技术
环氧丁烷(1,2-环氧丁烷,简称BO)同环氧乙烷(EO)和环氧丁烷(PO)属同系物,分子式为C4H8O(CAS号:106-88-7),是一种具有三元环结构的物质,化学性质活泼,主要用作聚醚多元醇单体和其它合成材料的中间体。由于受BO生产技术的限制,目前我们常见的聚醚主要是以EO或PO为单体原料合成的聚醚多元醇,以BO为单体所合成的聚醚多元醇占市场份额较小。与EO和PO相比,在分子结构上,BO拥有更多数量的-CH2-官能团,当作为单体合成聚醚多元醇时,其产品具有优异的疏水性能,特别适合用于某些要求严格的建筑及设备的外表面防水涂层。同时,以BO为单体共聚所合成的聚氨酯材料拥有优异的耐寒性能,特别适用于气候严寒地区。由于自身特性,国外化工公司在这方面已开发了多种功能性聚醚产品和特种聚氨酯,其用途正在不断拓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除可以生成聚醚外,同EO和PO相似,BO也很活泼,可与含有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如水、醇类、多元醇、酚类、硫醇、氨、胺类、酸类等发生反应。BO还可用作三氯乙烯等氯代烃溶剂的酸清除剂。此外,在医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农药化学品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BO自上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以后发展很快,如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目前全球范围内生产BO的厂家主要有巴斯夫和陶氏化学两家公司,产品销售由其垄断。据报道,目前BO产品均来自氯醇法PO生产的副产品回收,在用裂解尾气经氯醇化和皂化生产PO过程中,得到BO塔釜残液,其中含BO 74.6%,PO 16.7%,EO 0.7%,水3.1%及少量高沸物。通过精馏塔釜残液,从塔中部收集50-70℃的馏分,冷凝后除去水分,获得含量约87%的BO成品,如需要更高纯度,则需进行进一步精馏等分离过程。由于该法产量有限且污染严重,国外正在努力开发无污染的环境友好型BO生产新工艺。
由于丁烯原料含有微量的水,丁烯环氧化反应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的水,因此,丁烯回收塔塔顶气相会夹带少量的水,低温或者高压情况下,丁烯、丁烷等烃类可与水形成结晶水合物,在设备和管道中累积从而造成堵塞,影响生产,并造成超压等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生产环氧丁烷过程中丁烯回收方法。该方法可有效解决冷凝器结晶堵塞问题,保证装置连续生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生产环氧丁烷过程中丁烯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含环氧丁烷的丁烯环氧化反应产物不经冷却,减压后直接进入气液分离罐,气液分离后,罐顶气相从塔板下方进入丁烯回收塔,罐底液相从塔板上方进入丁烯回收塔;
2)所述丁烯回收塔,塔顶气经冷凝器冷凝后送入回流罐,水相采出,油相一部分作为回流液回流至丁烯回收塔塔顶,一部分采出,塔釜得到脱除丁烯的粗环氧丁烷产品物流;
3)所述丁烯回收塔塔顶油相采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即为回收的丁烯物流,一部分后处理或排弃。
因为丁烯环氧化压力为2.5~4.0MPaG,远高于丁烯回收塔的操作压力,为避免丁烯环氧化反应产物直接进塔发生闪蒸,对塔产生大的冲击,影响操作,将丁烯环氧化反应产物不经冷却,减压后直接进入气液分离罐,气液分离后,罐顶气相从塔板下方进入丁烯回收塔,罐底液相从塔板上方进入丁烯回收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85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