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8045.6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9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阳进;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947 | 分类号: | H04L12/947;H04L12/935;H04L12/937;H04L12/9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陈蕾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文 转发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在本申请中,PE之间相互堆叠形成堆叠系统,当PE接收第一报文(来自CB的报文)时,依据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以太转发通道标识符ECID确定所述ECID关联的级联EPORT;若所述级联EPORT绑定的级联口为本地级联口,则通过本地级联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若所述级联EPORT绑定的级联口属于所述堆叠系统中其他PE上的级联口,则通过本PE至所述级联EPORT绑定的级联口所属PE的路径所连接的堆叠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实现PE之间堆叠形成的堆叠系统参与报文的转发。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802.1BR定义了具有端口扩展能力的交换机由一个(组)控制桥(CB:ControllingBridge)树形连接多个端口扩展桥(PE:Port Extender)组成。
PE为CB提供了端口数量以及端口接入能力的扩展,通过上行口(Upstream Port)连接上级PE或者CB,通过级联口(Cascade Port)连接下级PE。CB之间可以级联,CB对PE上的端口进行虚端口(vPort)映射管理,通过Cascade Port连接PE。图1示出了802.1BR定义的交换机结构图。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以实现PE堆叠参与报文转发。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堆叠系统中的端口扩展桥PE,所述堆叠系统为两个以上PE相互堆叠形成的,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报文;
依据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以太转发通道标识符ECID确定所述ECID关联的级联EPORT;
若所述级联EPORT绑定的级联口为本地级联口,则通过本地级联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
若所述级联EPORT绑定的级联口属于所述堆叠系统中其他PE上的级联口,则通过本PE至所述级联EPORT绑定的级联口所属PE的路径所连接的堆叠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
一种报文转发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堆叠系统中的端口扩展桥PE,所述堆叠系统为两个以上PE相互堆叠形成的,该装置包括:
报文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报文;
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以太转发通道标识符ECID确定所述ECID关联的级联EPORT;
转发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级联EPORT绑定的级联口为本地级联口,则通过本地级联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级联EPORT绑定的级联口属于所述堆叠系统中其他PE上的级联口,则通过本PE至所述级联EPORT绑定的级联口所属PE的路径所连接的堆叠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
通过本申请的以上技术方案,在本申请中,PE之间相互堆叠形成堆叠系统,当PE接收第一报文(来自CB的报文)时,依据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的以太转发通道标识符ECID确定所述ECID关联的级联EPORT;若所述级联EPORT绑定的级联口为本地级联口,则通过本地级联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若所述级联EPORT绑定的级联口属于所述堆叠系统中其他PE上的级联口,则通过本PE至所述级联EPORT绑定的级联口所属PE的路径所连接的堆叠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实现PE之间堆叠形成的堆叠系统参与报文的转发。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802.1BR定义的交换机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802.1BR组网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实施例实现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80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流数据处理中乱序纠正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