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变感光油墨及其制备方法、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8254.2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9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金泉 |
主分类号: | C09D11/50 | 分类号: | C09D11/50;C09D11/102;G09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葛松生 |
地址: | 31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光 油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防伪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变感光油墨及其制备方法、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D动态防伪标签是一类微透镜阵列与阵列图像或文字相结合的产品,动态效果明显,肉眼直观可见,是未来取代目前主流防伪技术的高端技术之一。
但是,目前的3D动态防伪标签主要是以光感变色产品为主,变色条件单一,防伪效果较差,容易被人仿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变感光油墨,其配方配比合理,得到的温变感光油墨具有感光变色和感温变色的双重变色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变感光油墨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简单,对设备需求低,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标签,其采用上述温变感光油墨制备得到,其具有感光变色和感温变色的双重防伪效果,防伪效果较好。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标签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简单,流程设计合理,能够高效地用于生产上述防伪标签。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温变感光油墨,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感光预聚物60~80份,紫外强化剂2~5份,光引发剂3~8份,增稠剂0.5~1份,溶解助剂5~15份,消泡剂0.05~0.5份,附着力促进剂0.01~0.1份,醇溶性颜料1~5份,温变色粉1~3份;
其中,感光预聚物由酚醛环氧树脂和丙烯酸制备得到。
一种上述温变感光油墨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原料混合均匀,并进行研磨。
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将上述温变感光油墨印刷在基材上,并依次进行远红外固化、曝光、显像和紫外固化。
一种防伪标签,其由上述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变感光油墨,其将感光材料和感温材料进行了融合,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使得二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得到的温变感光油墨具有较好的印刷性能,可以用于制备具有感温变色、感光变色双重变色效果的图案。同时,上述温变感光油墨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通过混料、研磨等操作即可高效大规模的进行生产,适合应用推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伪标签,其采用上述温变感光油墨材料经过印刷、热红外固化、曝光、显像、紫外固化等步骤制备得到。温变感光油墨的独特配方结合上述特殊的双固化工艺,使得到的防伪标签分辨率高、稳定性好、具有优良的耐磨、耐酸碱、耐老化性能。同时,该防伪标签具有感温变色、感光变色的双重变色性能,防伪效果较好,安全系数高,难以被仿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温变感光油墨及其制备方法、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变感光油墨,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感光预聚物60~80份,紫外强化剂2~5份,光引发剂3~8份,增稠剂0.5~1份,溶解助剂5~15份,消泡剂0.05~0.5份,附着力促进剂0.01~0.1份,醇溶性颜料1~5份,温变色粉1~3份。
优选地,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感光预聚物65~75份,紫外强化剂3~5份,光引发剂4~6份,增稠剂0.5~0.8份,溶解助剂8~12份,消泡剂0.05~0.2份,附着力促进剂0.01~0.05份,醇溶性颜料1~3份,温变色粉1~3份。
感光预聚物由酚醛环氧树脂和丙烯酸制备得到。感光预聚物是自身具备良好的紫外显像特征,是该温变感光油墨的感光基础。同时,作为该温变感光油墨的主要成分,其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附着力,也是将温变感光油墨中其它成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力保障。
其中,酚醛环氧树脂包括邻甲酚环氧树脂和线型酚醛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酚醛环氧树脂包括邻甲酚环氧树脂和线型酚醛环氧树脂,邻甲酚环氧树脂与线型酚醛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2~4。经过发明人创造性劳动发现,在添加温变色粉的情况下,会造成最终产品的机械性能、附着力降低,通过将两种不同的酚醛环氧树脂按照上述比例进行配置后,则可以显著的增加最终产品的硬度和韧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金泉,未经赵金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8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