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细电缆护套膜的分切卷绕制装置及其分切卷绕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0578.1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5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鸿林;王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利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和氏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0 | 代理人: | 吴浩宇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护套 卷绕 装置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揭示了极细电缆护套膜的分切卷绕制装置及其分切卷绕制工艺,分切卷绕制装置包括分切单元、导向分流单元及卷绕工作组,通过导向分流单元桥接分切单元及卷绕工作组,卷制工作组具备绕制和卷制功能。本发明具备分切单元、导向分流单元、卷绕工作组,通过导向分流单元将分切单元与卷绕工作组桥接一体,实现了多组共同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作业自动化。任意工作单元均能实现卷制或绕制,多组工作单元差别化运行。无需对极细电缆护套膜卷轴进行切段,省略了切段工艺。张力控制精度高,适应极细电缆护套膜的特性,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带断现象。废料收集采用卷轴绕制,废料经过绕制后体积小,卷轴收容量大,无需频繁卸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切卷绕制装置,尤其涉及应用于极细电缆护套膜的分切卷绕制装置及其分切卷绕制工艺,属于超薄膜分切卷制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手机、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和通信、医疗、军事类电子产品微型化发展趋势加快,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这些产品内传输各种频率信号的带状电缆、柔性电路板(FPC)等传统布线元件迅速被传输速率高、频带宽且抗电磁干扰强的极细同轴电缆取代。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移动通信的普及,更是促进了极细同轴电缆的研发和规模生产。这类极细电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单芯同轴电缆外径极小,对护套膜的宽度及厚度具有较为苛刻的要求;电缆具备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尤其是用于连接活动模块的电缆具有很强的抗弯曲和扭转能力。
基于该类护套膜的厚度及宽度具有较为苛刻的要求,因此对护套膜的生产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护套膜的宽度值较小且材料质地柔软,通过极细电缆护套膜卷轴直接切片公差巨大无法实现,因此需要通过分切后卷制或绕制实现,具备两种制备形态,一种为卷料盘、另一种为绕料轴。
现有技术中,极细电缆护套膜卷轴宽幅较大,因此需要通过切割设备先对极细电缆护套膜卷轴进行切段,切段后进行分切卷制或绕制,并且卷制和绕制是采用独立设备进行,无法实现同步作业,卷制和绕制的工作组数量受到限制,生产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传统的卷制绕制工作效率低、协调作业繁琐的问题,提供极细电缆护套膜的分切卷绕制装置及其分切卷绕制工艺。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极细电缆护套膜的分切卷绕制装置,用于对极细电缆护套膜进行分切及卷制成卷料盘或绕制成绕料轴,所述分切卷绕制装置包括:
分切单元,用于对极细电缆护套膜卷轴进行放料分切成料带,所述分切单元包括放料机构、放料张力臂、纠偏静电消除机构、分切机构及分隔传送机构,所述分隔传送机构包括至少三组分隔传送滚轮区;
导向分流单元,用于将所述分隔传送机构所分隔料带进行分流传输,所述导向分流单元包括与所述分隔传送滚轮区数量相同的分流区,并且所述分流区与分隔传送滚轮区一一对应匹配;
卷绕工作组,用于对料带进行卷制或绕制,所述卷绕工作组包括一个以上工作单元,所述工作单元的数量为所述分隔传送滚轮区数量的整数倍;
所述极细电缆护套膜卷轴设置于所述放料机构上,所述极细电缆护套膜卷轴的自由端经所述放料张力臂及纠偏静电消除机构进入所述分切机构,所述分切机构分切出的料带经所述分隔传送机构及所述导向分流单元进入所述卷绕工作组。
优选地,所述放料机构与所述放料张力臂之间、所述放料张力臂与所述纠偏静电消除机构之间、所述纠偏静电消除机构与所述分切机构之间分别设有导流释压滚。
优选地,所述分隔传送机构的分隔传送滚轮区沿所述料带传输方向的出料端高度递减。
优选地,所述导向分流单元的分流区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并且任一所述分流区高于与其相匹配的分隔传送滚轮区的出料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利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利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05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孔锂金属箔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点阵结构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