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氨刻蚀反应的尿素荧光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9672.7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6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邓豪华;陈伟;李柯林;彭花萍;庄琼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33/53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地址: | 35000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刻蚀 反应 尿素 荧光 测定 方法 | ||
1.一种基于氨刻蚀反应的尿素荧光测定方法,其特征是利用脲酶特异性催化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的体系,新生成的氨能够刻蚀铜纳米粒子生成铜纳米团簇荧光材料,从而表现出荧光发射光谱特征的变化,能直接用于尿素的含量检测;测定步骤如下:将脲酶溶液和尿素测定液按体积比为2:5混合,37°C反应30分钟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铜纳米粒子溶液,混合均匀后室温孵育15分钟,而后测定反应液在498 nm处的发射光强度值(F498)以判断尿素的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氨刻蚀反应的尿素荧光测定方法,其特征是所使用的脲酶浓度为2.5 U/mL,脲酶溶液和尿素测定液的总体积为1.05 mL;所使用的氢氧化钠浓度为30 mmol/L,体积为0.15 mL;所使用的铜纳米粒子溶液的体积为0.3 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氨刻蚀反应的尿素荧光测定方法,其特征是所使用的铜纳米粒子溶液由以下方法制备:将1 mL浓度为0.1 mol/L的硝酸铜溶液在搅拌条件下逐滴加入到10 mL浓度为0.1 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中,室温搅拌反应1小时后再在室温条件下继续孵育12小时,即得到铜纳米粒子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氨刻蚀反应的尿素荧光测定方法,其特征是利用氨刻蚀产生的铜纳米团簇在498 nm处的发射光强度值(F498)以判断尿素含量,所使用的激发波长为385 nm。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氨刻蚀反应的尿素荧光测定方法,其特征是将0.3 mL浓度为2.5 U/mL的脲酶溶液加入到0.75 mL含不同浓度尿素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液浓度为10 mmoL/L、pH=7.40,摇匀后37°C温浴30分钟,反应结束后,加入0.15 mL浓度为30 mmol/L的氢氧化钠和0.3 mL铜纳米粒子溶液,混合均匀后室温孵育15分钟,测定反应液在498 nm处的发射光强度值(F498),在尿素浓度为0.25~5 mmol/L的范围内F498与尿素浓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1m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未经福建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967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