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下凹式上表面的唇砖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2022.3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0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民;邢志斌;许世清;佟连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B18/16 | 分类号: | C03B18/16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6 | 代理人: | 续京沙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下凹式上 表面 | ||
一种具有下凹式上表面的唇砖,整个唇砖分为三段即中间段和两端与其垂直相连并大于其端面的两个挡块,唇砖的中间段横截面呈曲拐形,其与闸板砖相邻的自由端为水平部分,与水平部分相连的倾斜部分自由端则悬在锡槽上,其特征在于:该唇砖的纵截面为一槽底厚度不同的凹底槽,即唇砖中间段水平部分的顶面为下凹的弧面。本发明增加了唇砖中间玻璃液的流量,促进中间湿背流的形成,提高了玻璃品质,对浮法玻璃生产更有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法玻璃生产装置的部件。
背景技术:
唇砖是浮法玻璃熔窑向锡槽内的输送玻璃液流的最终载体,熔窑输出的、流经流道与唇砖耐火材料接触的玻璃液流,在沿唇砖流入锡槽时会形成玻璃板边部的湿背流,湿背流所形成的圆边会在冷端被切裁掉。现在普遍使用的唇砖的结构基本是:整个唇砖分为三段即中间段和两端与其垂直相连并大于其端面的两个挡块,唇砖的中间段横截面(与挡块平行的截面)呈曲拐形,其与闸板砖相邻的自由端为水平部分,与水平部分相连的倾斜部分自由端则悬在锡槽上。该唇砖的纵截面(与中间段水平部分垂直同时又与两挡块垂直的面)为一槽底厚度相同的平底槽。这种形式的结构会造成湿背流的液流来源在唇砖上的分布为:靠近中部对称面最小,随着距对称面距离增加呈现抛物线式的上升,不管唇砖安装位置如何变化,唇砖上方玻璃液形成湿背流的量越靠近于中间越小。因此,唇砖中间与耐火材料存在一定反应时间的不均质玻璃液就会有极大的机会不形成湿背流,而是成为玻璃板的下表面,从而造成玻璃板质量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中间湿背流形成的具有下凹式上表面的唇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整个唇砖分为三段即中间段和两端与其垂直相连并大于其端面的两个挡块,唇砖的中间段横截面(与挡块平行的截面)呈曲拐形,其与闸板砖相邻的自由端为水平部分,与水平部分相连的倾斜部分自由端则悬在锡槽上。该唇砖的纵截面(与中间段水平部分垂直同时又与两挡块垂直的面)为一槽底厚度不同的凹底槽,即唇砖中间段水平部分的顶面为下凹的弧面,其为圆弧面或者椭圆弧面,唇砖内宽为w,其中圆弧面中间下凹距离为d,w/4d0;椭圆弧面的长轴为唇砖内宽w的1/2,短轴为b,w/4b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增加了唇砖中间玻璃液的流量,促进中间湿背流的形成,提高了玻璃品质,对浮法玻璃生产更有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例1的纵截面示意简图。
图3为本发明例2的纵截面示意简图。
图4是湿背流流动形式的正视示意图。
图5是湿背流流动形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湿背流的流量与距对称面距离的关系曲线图。
图7是湿背流的流量与距对称面距离的微分曲线图。
图8是湿背流液流来源在唇砖上的分布情况图。
图9是玻璃板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唇砖,2、中间段,3、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20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毛椰球包装的突筋辊筒式椰子综合加工装置
- 下一篇:香榧青果的自动揉捻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