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独立悬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35110.0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1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清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3/18 | 分类号: | B60G3/18;B60G15/04;F41H1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50201 | 代理人: | 郭吉安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式 地雷 伏击 独立 悬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独立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的悬架系统,多数是借用成熟的装甲汽车悬架系统。装甲汽车悬架系统,其结构与性能参数有其自身的特点,给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的总体布置也带来困难,也不能完全满足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的技术要求。还由于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下车体独特V形封闭结构,布置也相对困难一些。目前该类型车辆悬架结构多采用非独立悬架系统结构形式,虽然设计布置方便,但是整车的平顺性,行驶稳定性,通过性、乘坐舒适性等性能指标不高。还有非独立悬架系统结构形式的车轿要随悬架系统一起运动,就必须给车轿上下运动留足空间,由于整车的高度受到严格限制,这就要降低车厢的高度,减小了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的内部空间,这也给车厢内部的布置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独立悬架系统。
本发明所涉及的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独立悬架系统是利用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运动原理,根据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独立悬架系统车体的自身特点,设计上下横臂不等长,为节约空间和转向系统的布置,将螺旋弹簧、减振器设计成一体式的。根据防雷汽车车体V形的特点,设计专用的横臂安装支架与V形车体焊接成一体。轿的布置尽量向V形车体靠,这样能提高整车的离地间隙。
本发明所涉及的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独立悬架系统,横臂安装支架与V形车体焊接成一体,巧妙的运用了V形车体的特点,合理利用了空间,而且增强车体强度;上下横臂不等长,车辆行驶时,车轮和主销的角度以及轮距变化不会太大;将螺旋弹簧、减振器设计成一体式的,节约空间,有利于转向的布置;独立悬架车轮可以各自独立运动,减小了整车的振动,提高乘员的乘座但舒适性。所有的车轮与地面的良好的接触,增大了驱动力;离地间隙有所提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防雷汽车的越野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悬架系统的总体结构的轴测视图;
图2悬架安装支架与V形车体、桥的布置结构的轴测视图;
图3 V形车体焊接总成的轴测视图;
图4桥安装左视图;
图5上横臂与轮边,螺旋弹簧的布置结构的轴测视图;
图6下横臂与轮边,螺旋弹簧的布置结构的轴测视图
图7左下横臂总成的轴测视图;
图8左上横臂总成轴测视图;
图9缓冲限位座总成布置的轴测视图;
图10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组成的轴测视图;
图11前悬架垂直刚度随轮跳的变化曲线;
图12后悬架垂直刚度随轮跳的变化曲线;
图13悬架缓冲块与上横臂位置关系;
图14减振器布置形式;
图1至图10中:1、左螺旋弹簧减振器;2、左上横臂总成;3、左上缓冲限位座总成;4、车体焊接总成;5、右上缓冲限位座总成;6、右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7、右上横臂总成;8、左轮边传动轴总成;9、右轮边总成;10、右下横臂总成;11、左悬架安装支架焊接总成;12、右悬架安装支架焊接总成;13、悬架加强横梁焊接总成;14、桥总成;15、左横臂安装支架焊接总成;16、右横臂安装支架焊接总成;17、左下横臂总成;18、左轮边总成;19、左轮边传动轴总成;20、V形车体焊接总成;21、;22、桥安装支架;23、螺旋弹簧安装支座;24、左侧板;25、车体加强盒;26、V形车体;27、右侧板;28、横臂安装支架加强盒;29、右横臂安装板;30、左横臂安装板;31、车体加强板;32、前下横臂安装支座;33、加强板;34、上横臂安装支座底板;35、上横臂安装支座;36、螺栓;37、左转向节臂;38、双颈球头;39、球头总成;40、左下横臂;41、左上横臂;42、上安装轴;43、螺旋弹簧;44、下安装轴;45、上安装盖;46、减振器;47、下安装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独立悬架系统,包括左前悬架系统、右前悬架系统、左后悬架系统、右后悬架系统;左前悬架系统与右前悬架系统结构对称、左后悬架系统与右后悬架系统结构对称;左后悬架系统与右后悬架系统与左前悬架系统与右前悬架系统结构相同,只是螺旋弹簧的刚度略有不同;现重点介绍左前悬架系统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5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走行部及公路铁路两用车
- 下一篇:下摆臂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