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质碳酸钙在制备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08521.0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2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康;张宸宇;欧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华洋矿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11/18 | 分类号: | C01F11/18;A23L33/16;A23L33/105;A61K33/10;A61K36/185;A61K9/20;A61K9/16;A61K9/48;A61K47/02;A61P3/02;A23L29/00;A23P1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谢正星 |
地址: | 5371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酸钙 制备 食品 保健品 药品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食品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轻质碳酸钙在制备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的应用。所述应用为在制备食品、保健品或药品的工艺中将轻质碳酸钙和桑寄生提取物以复方的形式作为补钙的活性成分加入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补钙效率高,同时防止了其他辅料成份降低食品、保健食品或药品功效的可能性,避免了添加剂的危害辅料,产品绿色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轻质碳酸钙在制备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轻质碳酸钙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造纸、涂料、油墨、医药等工业中。
国内橡胶行业是轻质碳酸钙的最大用户,其用量占轻质碳酸钙总产量的40%左右,预计轻质碳酸钙在橡胶行业用量的年增长率约为10%。
涂料、建筑行业轻质碳酸钙的用量占其总产量的30%左右,预计年增长率在14%左右。
塑料行业轻质碳酸钙用量占轻质碳酸钙总产量的15%左右。轻质碳酸钙添加在塑料中可增加塑料体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塑料制品的尺寸稳定性、硬度和刚性,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在PVC制品的生产加工中少量使用轻质碳酸钙可提高其拉伸轻度。
油墨、牙膏等行业轻质碳酸钙的用量占其总量的10%作用。造纸工业是国内轻质碳酸钙最具开发潜力的应用领域。用轻质碳酸钙作造纸填料,可提高纸制品白度和避光性,可使造纸厂减少纸浆用量,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我国造纸用轻质碳酸钙用量占轻质碳酸钙总产量的5%左右。
而在食品和医药领域,轻质碳酸钙仅占轻质碳酸钙总产量极小一部分,其主要应用于补钙药片,制成高密度钙片,具有抑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酸过多症、钙缺乏症、肾功能衰竭时的低钙高磷血症等;也可作为药片填料,从而增加复方维生素片中的营养成分。由于轻质碳酸钙普遍存在白度不高和流动性差的问题,限制了其在作为食品和医药辅料的应用。
因此,如能解决轻质碳酸钙普遍存在白度不高和流动性差的问题,必将大大促进轻质碳酸钙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用量的增长。
钙是构成骨骼最重要的物质,人体从膳食和营养品中吸收的钙,经过成骨细胞的作用,沉积在骨骼上,以保证骨骼强壮有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消化吸收水平下降,激素水平出现变化,骨骼中的钙会慢慢地流失,导致骨骼变得松软、脆弱,骨质疏松也接踵而至。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中国人钙缺乏的程度非常严重,居民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补钙,补钙产品也越来越多。然而,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补钙产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我国居民缺钙的现状,补钙效果不尽人意。现有的补钙产品多为碳酸钙,碳酸钙虽然含钙量高,但是碳酸钙是无机钙,是人体最难吸收的一种钙源,即使长期服用也不一定会起到很好的补钙效果,大量实验和消费者服用后证明,服用碳酸钙后会不同程度的导致人体便秘,且碳酸钙进入胃中会中合胃酸,对胃产生刺激,特别不适合儿童和老人补钙,而市场上的补钙产品都不含有胃肠功能调节剂,所以补钙都会不同程度地导致便秘、刺激胃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款补钙效果突出,同时又能促进钙吸收、并且无不良反应的补钙产品已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轻质碳酸钙在制备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的应用,本发明补钙效率高、无不良反应,同时防止了其他辅料成份降低食品、保健食品或药品功效的可能性,避免了添加剂的危害辅料,产品绿色健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轻质碳酸钙在制备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的应用,即在制备食品、保健品或药品的工艺中将轻质碳酸钙和桑寄生提取物以复方的形式作为补钙的活性成分加入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华洋矿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华洋矿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85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