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裸露坡面生态修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4200.3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3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新人居科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17/20;E03B3/02;C02F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陆涛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裸露 生态 修复 系统 | ||
1.一种裸露坡面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面(1);所述的坡面(1)的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25°-35°,坡面(1)表面设有基质层(2),坡面(1)表面每隔10m-12m设有导流槽(3),坡面(1)表面设有修复圈(5),坡面(1)底部设有集水沟(4);所述的导流槽(3)位于基质层(2)内,导流槽(3)与集水沟(4)连接;所述的修复圈(5)位于导流槽(3)之间;
所述的集水沟(4)包括隔挡板(6)、碎石层(7)、细石层(8)、砂层(9)、过滤层I(10)、过滤层II(11)、过滤层III(12)与清水沟(13);所述的集水沟(4)中部设有隔挡板(6);所述的隔挡板(6)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75°-85°,隔挡板(6)与导流槽(3)进水口之间的空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碎石层(7)、细石层(8)、砂层(9)、过滤层I(10)、过滤层II(11)、过滤层III(12)与清水沟(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露坡面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修复圈(5)为藤草制或者木制修复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露坡面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碎石层(7)内碎石的颗粒直径为4mm-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露坡面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石层(8)内细石的颗粒直径为0.8mm-2.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露坡面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层(9)内砂石的颗粒直径为0.3mm-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露坡面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层I(10)的过滤孔直径为0.15mm-0.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露坡面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层II(11)的过滤孔直径为0.08mm-0.1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露坡面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层III(12)的过滤孔直径为0.05mm-0.0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新人居科贸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新人居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42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锚牙工具
- 下一篇:一种市政道路夯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