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1946.0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0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唐双晶;杨树新;关云朋;徐雷;马可;赵生明;马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5/01;B24B3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贾泽纯 |
地址: | 150025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圈 三点角 接触 球轴承 加工 方法 | ||
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本发明属于轴承套圈机械加工领域,它是要提高双半内圈加工质量及效率,改善产品的成品合套率。加工方法:一、采用立轴数控双端面磨床精磨轴承半内圈的两个端面,控制同批次轴承半内圈的端面尺寸的相互差小于8μm;二、采用数控外圆磨床磨削轴承半内圈的外圆表面;三、采用数控内圆磨床精磨轴承半内圈的内径;四、按轴承半内圈的端面尺寸的相互差小于3μm分成一组,采用数控内圆磨床磨削轴承半内圈的沟道;五、采用数控沟道精研机精研沟道,按轴承半内圈的内圈沟径尺寸相互差小于3μm配成一对。本发明能够使套圈的加工精度及质量稳定性均有较大提升,且成品合套率大幅度提高,合套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轴承套圈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轴承双半内圈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某型航空发动机用三点角接触球轴承,轴承结构为内圈是双半内圈。随着航空领域的高速发展,对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对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其沟位置、沟曲率、接触角等各项精度要求均有提高。按现有加工工艺方法,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的产品合格率较低且成品合套率低,无法满足生产进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高双半内圈加工质量及效率,改善产品的成品合套率,而提供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
本发明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一、采用立轴数控双端面磨床,通过上磨头和下磨头同时对轴承半内圈的两个端面进行精磨,控制轴承半内圈端面的弯曲度小于2μm,控制同批次轴承半内圈的端面尺寸B的相互差小于8μm;
二、采用数控外圆磨床磨削轴承半内圈的外圆表面,控制同批次轴承半内圈的外圆直径d2的尺寸相互差小于12μm;
三、按要求的内径尺寸公差范围,采用数控内圆磨床精磨轴承半内圈的内径d,精磨后测量内径尺寸偏差,并将内径尺寸偏差标记在轴承半内圈的端面上;
四、按轴承半内圈的端面尺寸B的相互差小于3μm分成一组,采用数控内圆磨床磨削轴承半内圈的沟道;
五、采用数控沟道精研机,在精研机的输入界面输入沟曲率中心径dR、沟道曲率半径R、偏心量e、轴承半内圈的端面尺寸B,即确定了沟曲率中心位置,把计算得出的油石切入角α值,按设备油石夹角度刻度尺,手动将油石夹角调整到所需的切入角度α,即确定了油石摆动中心位置,进行精研沟道时,按轴承半内圈的压力点处的沟径尺寸de相互差小于3μm配成一对,加工完成后,每对轴承半内圈用塑料带系到一起,从而完成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的加工。
本发明通过采用新型高精密数控设备,改进加工工艺方法,采用优质磨具,并通过提高定位基准精度(如平面弯曲度),压缩工序间尺寸公差范围,如端面尺寸相互差B、内圈外圆尺寸公差,提高设备调整精度(如精确计算切入角α),提高单个套圈的质量。磨削沟道前,先进行预合套,确定更准确的沟径尺寸等方法,使套圈的加工精度及质量稳定性均有较大提升,且成品合套率大幅度提高,合套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0%,减少了库存及返修。
附图说明
图1为双半内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4代表钢球;
图2为三点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一、采用立轴数控双端面磨床,通过上磨头和下磨头同时对轴承半内圈的两个端面进行精磨,控制轴承半内圈端面的弯曲度小于2μm,控制同批次轴承半内圈的端面尺寸B的相互差小于8μm;
二、采用数控外圆磨床磨削轴承半内圈的外圆表面,控制同批次轴承半内圈的外圆直径d2的尺寸相互差小于12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1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