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1946.0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0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唐双晶;杨树新;关云朋;徐雷;马可;赵生明;马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5/01;B24B3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贾泽纯 |
地址: | 150025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圈 三点角 接触 球轴承 加工 方法 | ||
1.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按下列步骤实现:
一、采用立轴数控双端面磨床,通过上磨头和下磨头同时对轴承半内圈的两个端面进行精磨,控制轴承半内圈端面的弯曲度小于2μm,控制同批次轴承半内圈的端面尺寸(B)的相互差小于8μm;
二、采用数控外圆磨床磨削轴承半内圈的外圆表面,控制同批次轴承半内圈的外圆直径(d2)的尺寸相互差小于12μm;
三、按要求的内径尺寸公差范围,采用数控内圆磨床精磨轴承半内圈的内径(d),精磨后测量内径尺寸偏差,并将内径尺寸偏差标记在轴承半内圈的端面上;
四、按轴承半内圈的端面尺寸(B)的相互差小于3μm分成一组,采用数控内圆磨床磨削轴承半内圈的沟道;
五、采用数控沟道精研机,在精研机的输入界面输入沟曲率中心径(dR)、沟道曲率半径(R)、偏心量(e)、轴承半内圈的端面尺寸(B),即确定了沟曲率中心位置,把计算得出的油石切入角(α)值,按设备油石夹角度刻度尺,手动将油石夹角调整到所需的切入角度(α),即确定了油石摆动中心位置,进行精研沟道时,按轴承半内圈的压力点处的沟径尺寸(de)相互差小于3μm配成一对,加工完成后,每对轴承半内圈用塑料带系到一起,从而完成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的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立轴数控双端面磨床选用AC1200F立轴数控双端面磨床,磨具选用CBN150PV磨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数控内圆磨床选用SUU130B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按轴承半内圈的内径(d)的相互差小于3μm分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精磨时选用泰丽莱89A180K5V111T3磨削砂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采用数控内圆磨床磨削轴承半内圈的沟道,然后进行首件偏心量(e)检测,保证偏心量(e)的公差小于5μm,再磨削2~4件合格的轴承半内圈,然后送入装配间,选配已加工完成的外圈,依据钢球球差,按要求的径向游隙值进行预合,合套后检测接触角(β),确定沟道订制尺寸,同时在要求的公差范围内调整沟曲率半径及偏心量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的油石切入角(α)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沟曲率半径,dR:沟曲率中心径,d2:内圈外圆直径,d0:沟中心径,e:偏心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三坐标仪GLOBAL ODC检测偏心量(e)。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半内圈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精研时选用CBN油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19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