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梳经编机的编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3726.1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7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沈宁一;张晓峰;陈海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天海花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1/06 | 分类号: | D04B21/06;D04B21/16;D04B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陈婉滢 |
地址: | 5106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梳经编机 编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梳经编机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原料线;步骤二:将原料线喂入成圈地梳上;步骤三:成圈地梳开始编织;所述原料线由N根纱线组成,其中N≥1;N根纱线中至少有一根为防脱散性纱线。本发明在原有线圈基础上增加防脱散线圈,增大了原有线圈的紧密性,各线圈连接点,交错或重叠,使地网线圈具有很强的抱合力,同时与形成花纹组织的花纱抱合更紧密,即使没有增加编链转移横线或热熔丝纱线,也使得受损后地纱线圈和花纱均不易脱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多梳经编机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多梳经编针织物在服装面料,装饰用料,工业用料等各方面使用日益增加,多梳经编针织物的开发及市场应用也日新月异。普通的多梳经编针织物地网易于逆编织方向受外力作用(包括洗涤、拉扯等)而脱散,而多梳经编针织物生产者当前在致力于降低产品的脱散性能时往往将此性能与其它性能相对立,在生产制造中降低脱散性能时,减少或损失了其它性能。当前常用的多梳经编针织物防止或抵制脱散的方法及弊端:通过增大编织时的纵向密度提高防脱散性,但是增加了多梳经编针织物的成本,从而加大了消费者负担和企业负担;通过降低网眼通透性,加大编链的转移频率来满足防脱要求,牺牲了多梳经编针织物的外观效果;或是通过使用热熔丝原料,利用热熔丝热熔粘的特性来防止脱散,但是会降低多梳经编针织物滑顺感,多种途径均有相应的弊端。
为增加防脱散性能和防止弹力织物氨纶飞出,需要增大地组织线圈纵向织造密度,单个线圈用纱量减少,线圈变紧密,减小了脱散风险,但缺点是针织物的一些物理指标下降,包括因为单个线圈的送经量减少使得弹性降低,缩水率变差。
成圈地纱直编链组织是多梳经编针织物中使用最广泛的基本地组织,直编链组织易于逆编织方向脱散。图2和图3,表示普通有弹多梳经编针织物地组织开口直编链线圈由单根非氨纶纱线A形成,地网上同时有织一针衬纬组织的普通氨纶B,此基本组织由于纵向氨纶的存在,两图分别为同向和反向编织时的情况,依纵向缩率的不同,形成的织物具有一定的纵向弹性,当纵向密度较稀(即纵向单位长度内线圈数较少)时,其连接点有a、b、c点,可见同高度内(线圈纵向长度相同)连接点少。如图4,图5,纱线受损后如受外力抽扯作用时,地纱的线圈最易脱散,同时氨纶纱线也最易抽脱。
图6和7表示一种常用多梳经编针织物的的防脱散办法,所述织物为普通有弹织物,在地组织纵向密度较密时,地网上衬纬普通氨纶分别为同向和反向编织,其连接点为a、b、c点,可见同高度内连接点比图2和图3增多,根据实际织物的情况,纱线如受损或受外力抽扯作用时,实际易脱散的程度图6和图7会弱于图2和图3,但是依据实际密度大小、原料粗细、及地纱喂入量少或多,其脱散风险也有难或易的区别,实际使用中,适中的密度值会难以把握。同时因为衬纬普通氨纶纱线本身与成圈纱线或其它纱线连接并不牢固,所以氨纶的脱出风险也是依密度及纱线粗细等而有所差异,如图8和9所示为当线圈纵向织造密度值不够大时,纱线受外力后仍易脱散。此做法的缺点是:抑制脱散的效果难以把握,地梳线圈纵向密度大时,地纱单位线圈的喂入量变小,造成弹性下降,同时织造的成本增加,纱线受外力作用的剧烈程度加大时,脱散风险也随之加大,为保证不脱散,往往需要大幅提高编织时的纵向密度,从而带来纵向弹性的大幅下降及织物手感变硬,缩水率变差等弊端。
通过增大地组织纵向密度以改善织物脱散性能的方法同样适用于非弹多梳经编针织物。同样,要达到适中的密度值也难以把握,而随着非弹多梳经编针织物地组织密度的增大,不仅使手感变硬,而且对多梳经编针织物易编织的性能产生影响,对于多梳拉舍尔经编机,纵向线圈密度越大,编织难度越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天海花边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天海花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37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棉全消光经编绒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纺织纱线往复牵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