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D20阳性疾病治疗的化合物及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690999.0 申请日: 2017-08-11
公开(公告)号: CN107899020A 公开(公告)日: 2018-04-13
发明(设计)人: 秦超;周远清;萧翠珍;李胜峰;俞金泉 申请(专利权)人: 百奥泰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47/68 分类号: A61K47/68;A61K31/537;A61P35/00;A61P35/02
代理公司: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1 代理人: 谢敏楠
地址: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cd20 阳性 疾病 治疗 化合物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能与人CD20结合的抗体、CD20抗原结合单元、 多肽和免疫偶联物等化合物。本发明也涉及将这些CD20结合分子用于 诊断和治疗诸如如恶性肿瘤的方法。

背景技术

CD20分子在B细胞及多数恶性B淋巴细胞表面存在,而在造血干 细胞、浆细胞和其他正常组织表面并不表达。CD20分子是治疗B细胞 淋巴瘤的理想靶标。抗CD20抗体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功能活性:靶细胞 CD20结合导致生长抑制和(非经典的)细胞凋亡(指直接的细胞死亡), 依赖补体的细胞毒性(CDC),和依赖抗体细胞毒性(ADCC),这种 细胞毒由细胞显现Fc受体(FcrR)所介导,比如表达FcrRIIIa的NK 细胞和巨噬细胞。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一种I型嵌合IgG1抗CD20抗体,大大 改进了B细胞恶性癌细胞的治疗与管理,增加了这些疾病患者的中位数 生存期。联合化疗,它能有效地提高扩散性大的B细胞淋巴瘤或滤泡性 淋巴瘤病人的反应率及无进展和总生存期。利妥昔单抗治疗同时也对服 从于B细胞清除治疗的其他疫病有利,包括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B-CLL)和风湿性关节炎。

然而,临床研究的证据表明,将利妥昔单抗“耐药”或“疗效变异”已 越来越普遍。为了使利妥昔单抗达到最佳疗效,需要了解影响利妥昔单 抗疗效的各种因素,大多数对利妥昔单抗反应不佳的患者不一定是“耐 药”,而是利妥昔单抗Fc杀伤功能没有达到与其癌细胞负担相适应的能 力,包括补体和ADCC效应功能。有学者对伴有利妥昔单抗疗效变异 患者在应用利妥昔单抗前输注新鲜血浆,提高补体浓度以提高疗效,可 使30%患者获益。然而,复发是一种普遍的事情,不能靠输血解决问 题。例如B-CLL,仍然需要一种延迟无毒性复发治疗。为了这个目的, 各种各样的冶疗方法正在被开发,包括新化疗,小分子,抗体结合药和 使用可选择的B细胞靶标。然而,许多这种药剂呈现了低安全性和耐受 性,或是需要使用其他更复杂的治疗方案。很明显,一种新型的高活性 的抗CD20药物,对治疗对利妥昔单抗有抵抗的血癌和相关的涉及 CD20表达的疾病,包括炎症疾病,很有必要。

通过工程化宿主细胞来改造单克隆抗体的寡糖组分增强其Fc介导 的效应的方法散见于不同的文献、专利报道。例如用β(1,4)-N-乙酰葡 糖胺转移酶III(GnTIII)过表达的CHO细胞制备的抗体表现出比亲本 细胞中表达的抗体更高的ADCC活性,而且活性的差异大约为10到20 倍,但GnTIII的过度表达对于CHO细胞有毒性并且由于是外源表达往 往随着培养过程中传代次数增加,GnTIII表达量会下降,用此作为宿主 细胞产生的抗体的岩藻糖含量会变化,从而影响抗体药物的均一性。产 生脱岩藻糖化抗体的细胞系的例子还包括蛋白质岩藻糖化缺陷的Lec13 CHO细胞(Ripka et al.Arch.Biochem.Biophys.249:533-545(1986),但 由于其极低的蛋白产量不适合作为治疗性抗体生产的宿主细胞(Yutaka Kanda et al Biotechnol Bioeng.(2006)Jul 5;94(4):680-8)。α-1-6岩藻糖 基转移酶基因FUT8敲除的CHO细胞(Yamane-Ohnuki et al.(2004), Biotech.Bioeng.87:614)也导致生产的抗体岩藻糖含量降低。在如 Yamane-Ohnuki和Kyowa Hakko专利所述的FUT8敲除细胞系中,公开 了一种控制抗体岩藻糖化水平和提高ADCC效应的方法【18】,该方法 就是用特异的siRNA抑制宿主细胞中fut8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该宿主细 胞所生产抗体的岩藻糖水平,该方法与前述GnTIII过度表达的CHO细 胞系有一样的缺点,首先宿主细胞需要引入外源序列,其次siRNA抑制 目的基因的效率最多只能到70%左右,最后siRNA表达的稳定性可能影 响抗体药物的质量属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奥泰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未经百奥泰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09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