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生产直缝焊管用阻抗器位置及其尺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0981.6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2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新;陈俊;雷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13/02 | 分类号: | B23K1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生产 直缝焊 管用 阻抗 位置 及其 尺寸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一种确定生产直缝焊管用阻抗器位置及其尺寸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阻抗器(3)位于直缝焊管(2)内,直缝焊管(2)从感应圈(4)内通过,阻抗器(3)的轴线与直缝焊管(2)的轴线平行;阻抗器(3)的前端与焊接挤压机组的挤压辊(1)的中心线所在平面为同一垂直面,阻抗器(3)的尾端与感应圈(4)的尾端为同一垂直面。阻抗器(3)的横截面面积为直缝焊管(2)的内腔横截面积的42~84%,阻抗器(3)的外表面与焊缝(5)所在处的直缝焊管(2)内壁的间隙a=(1~2)δ,δ表示直缝焊管(2)的壁厚,mm。本发明不仅节省阻抗器(3)的磁棒材料和提高阻抗器(3)的使用寿命,且所获得的感应涡电流和对应的焊接热量密集于V形待焊表面,提高了焊接效率和焊缝接头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缝焊管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确定生产直缝焊管用阻抗器位置及其尺寸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频感应焊管是将原料带卷经开卷、矫直、对接、边部加工等工序处理后,在成型机组中辊弯成管坯,再利用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将管坯边缘迅速加热到焊接温度进行挤压焊接而成。因此,高频电流“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高效利用是高频感应焊管生产必需关注的问题。管坯从通有高频电流的感应线圈中通过时,将产生两路高频感应涡电流:一路沿管坯的周向流动,另一路沿管坯边缘V形待焊面流动;沿管坯待焊面流动的感应涡电流会将待焊面附近的金属迅速加热至焊接温度,而沿管坯周向流动的感应涡电流则是无用的。在管坯内腔放置阻抗器可大幅减少沿管坯周向流动的感应涡电流,从而提高焊接能量的利用效率;阻抗器由磁棒、绝缘壳体及连接装置等组成,其中磁棒的结构、尺寸配置及其在焊接区的位置直接影响感应涡电流集中于待焊面的密集程度和焊接热量,不仅影响焊接效率,也影响焊缝接头质量。
“高频焊接阻抗器”(CN201210513398X)公开了一种便于检查及更换磁棒的高频焊接阻抗器;“一种高频焊机用阻抗器装置”(CN2015210382939)公开了一种通过设置多个加强凸筋以提高其轴向刚度的阻抗器装置。上述阻抗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其结构,还与阻抗器的尺寸配置及其在焊接区中的安装位置密切相关。“关于高频感应焊中感应器和阻抗器的结构与配置”(佟连勋,毕敬东,齐惠娟.关于高频感应焊中感应器和阻抗器的结构与配置[J].焊管,1996,19(3):18-25.)认为阻抗器的前端应超过挤压辊中心线1/8吋;“高频焊管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陈鹰,扬陈勤.高频焊管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J].焊管,2003,26(2): 53-55.)和“影响高频直缝焊管工艺要素的分析”(刘爱民,刘法涛.影响高频直缝焊管工艺要素的分析[J].焊管,2015,38(11): 29-32.)认为阻抗器前端应与挤压辊中心线一致,而“ERW感应焊管焊缝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宋志强,孟强,屈德强.ERW感应焊管焊缝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钢管,2012,41(4): 37-41.)认为阻抗器前端应与挤压辊中心线重合或远离挤压辊中心线(10~20)mm。显然,上述文献确定的阻抗器前端与挤压辊中心线沿焊管轴线的相对位置存在差别,且均未给出阻抗器长度尺寸的确定方法。关于焊管横截面切线方向阻抗器位置的确定,“高频焊管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陈鹰,扬陈勤.高频焊管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J].焊管,2003,26(2):53-55.)和“ERW感应焊管焊缝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宋志强,孟强,屈德强.ERW感应焊管焊缝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钢管,2012,41(4): 37-41.)认为阻抗器应与焊管同轴放置,显然,焊管横截面切线方向阻抗器位置的确定与阻抗器横截面几何尺寸密切相关,当几何尺寸允许时,阻抗器轴线偏向焊缝对管坯边缘获得密集的热量更为有利。“关于高频感应焊中感应器和阻抗器的结构与配置”(佟连勋,毕敬东,齐惠娟.关于高频感应焊中感应器和阻抗器的结构与配置[J].焊管,1996,19(3):18-25.)和“ERW感应焊管焊缝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宋志强,孟强,屈德强.ERW感应焊管焊缝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钢管,2012,41(4): 37-41.)认为阻抗器横截面积与焊管内截面积之比应尽可能大,“高频焊管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陈鹰,扬陈勤.高频焊管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J].焊管,2003,26(2): 53-55.)认为该比值应不小于70%,然而,实际生产表明,大部分焊管生产均难以达到该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09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频焊接感应枪头及应用该枪头的焊枪
- 下一篇:一种传动式挤压脱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