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地下水含氯含硝基芳烃污染修复的渗透式反应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0666.3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5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郭红岩;刘翠翠;尹颖;杜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1/36;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32346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海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00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含硝基芳烃 粘合剂 高渗透性 粘结原料 还原剂 填充层 制备 地下水污染修复 地下水修复 凹凸棒土 缓慢释放 内核材料 污染修复 反应墙 渗透式 碳原料 有效地 内核 去除 地下水 污染物 环保 应用 | ||
1.一种用于地下水含氯含硝基芳烃污染修复的渗透式反应墙复合材料,包括内核、填充层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的组成材料为凹凸棒土;所述填充层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还原剂10.4~15.3%,释碳原料33.3~35.1%,塑性粘结原料21.7~26%,高渗透性原料9~10.8%,余量为粘合剂;所述外壳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高渗透性原料10.5~11.9%,塑性粘结原料66.7~70.9%,余量为粘合剂,所述的复合材料中含有拟杆菌和变形菌,所述还原剂为Fe-Cu双金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水含氯含硝基芳烃污染修复的渗透式反应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中的凹凸棒土的粒径为150~20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水含氯含硝基芳烃污染修复的渗透式反应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Fe-Cu双金属中Cu2+占Fe0的质量的0.9%,粒径为10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水含氯含硝基芳烃污染修复的渗透式反应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释碳原料为椰壳生物炭,裂解温度为400℃,粒径为100~2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水含氯含硝基芳烃污染修复的渗透式反应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粘结原料为凹凸棒土、水泥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凹凸棒土的粒径为150~200目,所述水泥的粒径为80~100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水含氯含硝基芳烃污染修复的渗透式反应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渗透性原料为硅藻土,粒径为150~200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水含氯含硝基芳烃污染修复的渗透式反应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为海藻酸钠和水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中海藻酸钠和水的质量比为1:1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水含氯含硝基芳烃污染修复的渗透式反应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式反应墙复合材料与石英砂按体积比5:5~3:7均匀混合使用,所述石英砂的粒径为2~4mm。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地下水含氯含硝基芳烃污染修复的渗透式反应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凹凸棒土粉末在造粒机中滚动制成内核小球,粒径为1~2mm,自然风干备用;
(2)将还原剂、释碳原料、高渗透性原料和塑性粘结原料按所述质量百分比混匀成填充层混合原料,将少量所述混合原料撒入造粒机中,开启造粒机电源,并撒入步骤(1)中的内核小球,不断添加混合原料,并喷入粘合剂,直至材料的填充层滚至预期厚度,此时粒径为0.5~0.8cm;
(3)将步骤(2)所制备材料进行自然风干;
(4)将塑性粘结原料和高渗透性原料按照相应比例混匀制成外壳混合原料,并撒入造粒机,之后将步骤(3)风干后的材料放入造粒机中,开启造粒机电源,使混合原料和步骤(3)所制备材料在造粒机中转动混合,并不断喷入粘合剂,直至材料的外壳滚至预期厚度,此时外壳厚度为0.8~1mm;
(5)将步骤(4)制备好的复合材料自然风干,得到用于地下水含氯含硝基芳烃污染修复的渗透式反应墙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06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站辅机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联轴器卧式装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