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单元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60397.0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2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尹侠;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单元 包括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光单元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直下式背光在单元衬底设置多个普通尺寸的LED芯片,由于LED芯片本身的发光特性,需要通过透镜进行光线的二次分配,从而应用于显示单元中。但是受到透镜混光距离的限制(按照目前技术,距离最大可做到12mm,难以继续降低),传统直下式单元的厚度较大,不符合目前市场主流需求,一般用于大型显示器中,无法用于小型显示器中。传统侧入式背光虽然可以做到小型显示器中,但是受到结构的限制,无法做到超高亮度,其中量子点侧入式单元还存在漏蓝光的问题,从而造成发光颜色不均匀。由于背光单元的边缘的发光均匀性(包括亮度和色度)与中间区域的发光均匀性不一致,通常边缘要通过遮蔽胶遮盖掉,导致无法实现窄边框或者无边框。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单元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厚度厚及发光均匀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衬底和波长转换膜,波长转换膜包括荧光体,且波长转换膜设置于衬底的上方,该背光单元还包括设置于衬底上的微型LED芯片阵列,微型LED芯片阵列包括多个微型LED芯片,且各微型LED芯片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等于1mm2。
进一步地,上述衬底具有多个镂空部或凹槽部;各微型LED芯片嵌于衬底的镂空部或凹槽部中。
进一步地,上述背光单元还包括具有开口的杯体,上述杯体由衬底的边缘往波长转换膜的方向延伸形成,波长转换膜设置于杯体的上方。
进一步地,上述衬底的表面具有反射性膜。
进一步地,上述杯体的表面具有反射性膜。
进一步地,上述背光单元还包括扩散膜,扩散膜设置于杯体和波长转换膜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背光单元还包括胶层,胶层设置于上述微型LED芯片阵列周围,且设置于上述波长转换膜下方。
进一步地,上述背光单元还包括扩散膜,上述扩散膜设置于上述胶层和上述波长转换膜之间,或者上述扩散膜设置于上述波长转换膜上方。
进一步地,上述微型LED芯片阵列发射单个颜色波段的发射光谱,优选地,上述单个颜色为蓝色。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微型LED芯片的长度或宽度方向的间距为1μm~1mm。
进一步地,微型LED芯片在衬底上的分布密度为大于等于50个/cm2。
进一步地,上述荧光体为量子点。
进一步地,上述背光单元还包括驱动各个微型LED芯片独立发光的电路。
进一步地,上述衬底至上述波长转换膜的高度范围0.1~6mm。
进一步地,上述背光单元还包括增亮膜,增亮膜设置于波长转换膜的上方。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单元。
上述背光单元和传统背光单元相比,由于微型LED芯片阵列的横截面面积小,相同衬底面积下可以排列更多的微型LED芯片,从而背光组件的亮度高且亮度分散均匀,无须设置二次配镜(其具有厚度),且微型LED芯片阵列的厚度可以做薄,从而直下式背光单元总体厚度可以下降。另外,微型LED芯片具有更低的驱动电流,因而电能转换成热能也少,即节能、产热少也能提高背光单元的寿命。另外,相比于侧入式背光单元,直下式背光单元没有漏光问题。采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同样薄、节能、寿命长、亮度高、色度亮度均一性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1提供的背光单元的衬底的微型LED芯片阵列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1提供的背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对比例1提供的背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例2~4提供的背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种优选实施例5提供的背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微型LED芯片;2、扩散膜;3、透镜;4、波长转换膜;5、普通LED芯片;6、衬底;7、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03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走轴式车铣复合机床导套的排渣机构
- 下一篇:一种小型数控车床主轴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