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6048.1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7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沈卫东;朱叶勤;汪永辉;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9/00 | 分类号: | B22D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控制 模型 零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该零件包括骨架和浇铸层,该制造方法包括:数据准备步骤,获取初版光顺数据,以初版光顺数据的数据面为基础面向内侧偏置获得偏置面,根据偏置面确定零件的结构;骨架制造步骤,根据所确定的骨架结构制造骨架毛坯并铣削,形成骨架;浇铸步骤,在骨架上浇铸浇铸层,形成零件毛坯;初次表面加工步骤,在浇铸层表面上粘接安装块并对安装块加工获得安装面,对骨架安装面进行精加工;应力释放步骤,对浇铸层表面进行粗加工并释放应力;再次表面加工步骤,对浇铸层表面进行精加工。本发明使得零件的变形量大幅降低,零件精度显著提高,减小了温度变化的影响,使得数据控制模型能够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汽车零部件的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研发过程中,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所谓数据控制模型零件,即根据光顺数据制造出与数据相对应的实体1:1物理模型零件,用于检验光顺数据表面质量,同时可以评价整车的各种缝隙及圆弧过渡情况。光顺数据是开模结构数据的基础,只有光顺数据通过验收,后续工作才能持续进行,同时它还是汽车正式批量生产后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模型。因此,数据控制模型对零件精度要求非常高,整车总成需要控制在±0.4mm,单个零件精度要控制在±0.15mm,零件之间的圆角、缝隙、落差要求控制在±0.1mm。检测模型质量方法是通过蓝光扫描实物模型后得到三维数据,在电脑上与光顺数据对比,超出0.4mm就表示不合格,整车外饰模型一般要达到99%合格率才算通过。目前,针对数据控制模型中的大型零件一般采用聚氨酯材料(俗称代木)进行加工,此处的大型零件一般指前后保险杠、前后盖、翼子板、侧围、四门、车顶等零件。由于这些零件整体尺寸较大,在制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变形,甚至局部断裂情况发生,并且容易受外部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也极易导致零件尺寸不稳定,从而影响模型整体评价效果。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该零件包括骨架和浇铸层,该制造方法包括:
数据准备步骤,获取初版光顺数据,以初版光顺数据的数据面为基础面向内侧偏置获得偏置面,根据偏置面确定零件的结构;
骨架制造步骤,根据所确定的骨架结构制造骨架毛坯并铣削,形成骨架;
浇铸步骤,在骨架上浇铸浇铸层,形成零件毛坯;
初次表面加工步骤,在浇铸层表面上粘接安装块并对安装块加工获得安装面,对骨架安装面进行精加工;
应力释放步骤,对浇铸层表面进行粗加工并释放应力;
再次表面加工步骤,对浇铸层表面进行精加工。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准备步骤包括:
基础面确定步骤,以初版光顺数据的数据面为基础面;
偏置面确定步骤,由基础面向内偏置一偏置距离确定偏置面;
骨架结构确定步骤,以偏置面为骨架外表面,根据骨架厚度确定骨架内表面和骨架安装面,以确定零件的骨架的结构;
浇铸结构确定步骤,以偏置面为骨架外表面,根据浇铸层厚度确定浇铸层外表面,根据浇铸层外表面和定位块尺寸确定定位面,以确定零件的浇铸层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偏置距离为10mm、所述骨架厚度为5mm-25mm。
在一个实施例中,骨架制造步骤包括:
骨架毛坯制造步骤,根据所确定的骨架结构加工骨架毛坯;
铣削步骤,对骨架毛坯进行铣削,其中骨架的配合面的铣削预留余量;
其中骨架为金属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60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温炉能升降和更换的低压铸造机
- 下一篇:铸铝中模的连接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