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沉香木苗木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1808.1 | 申请日: | 2015-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6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创意柏里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A01G2/10;A01C1/00;A01C1/08;A01N61/00;A01N31/02;A01N43/22;A01N59/20;A01P1/00;A01P17/00;A01P21/00;C05G3/60;C05G3/7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赵荣 |
地址: | 4103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香 苗木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香木苗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扦插法育苗,包括以下步骤:1)母株培育;2)穗条采集及处理;3)扦插基质准备:采用扦插容器杯装填营养基质进行扦插,所述营养基质包括由下至上装填于的第一层基质、第二层基质和第三层基质组成,第一层基质由黑土、红壤土、椰糠和腐叶土按质量比为3∶1∶1∶2混合组成;第二层基质由黑土、红壤土、蚯蚓粪和腐叶土按质量比为1∶2∶2∶1混合组成;第三层基质由红壤土、蚯蚓粪4∶1混合组成;4)扦插过程:将插穗环剥处以下插入营养基质中,且插穗插入的深度不超过第二层基质的1/3。本发明的扦插育苗法,扦插到生根成苗只需45天左右,成活率高达93.8%。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08月08日申请号为2015104815491发明名称为沉香木苗木的培育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该申请依然涉及珍贵树种苗木的培育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沉香木苗木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沉香木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或沉香木等树木的干燥木质部分,是一种木材、香料和中药。沉香木植物树心部位当受到外伤或真菌感染刺激后,会大量分泌带有浓郁香味的树脂。这些部分因为密度很大,又被称为“水沉香木”。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沉香木是珍贵的香料,被用作燃烧熏香、提取香料、加入酒中,或直接雕刻成装饰品。沉香树因病变开始结香后,会经历漫长的生长期,至少需要几年至十几年的时间,但一块优质的沉香木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形成,因此产量极少,市场供不应求。
一般沉香树的种子很难繁殖发芽,种植沉香树需要苗圃优化培育后移植,种子选种需在5-15年以上的母树上进行采选,间接限制了沉香树的产量,也有通过扦插培育沉香树苗木的,一般从扦插到生根成苗需要60天,之后才能使苗木完全在全光照下生长,人工培育扦插成活率交低,最高才到达80%。
沉香树产香的量除了与沉香木本身的品种不同之外,还与种植的土壤以及移栽的沉香木苗木有关,因此优质的沉香木苗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沉香木苗木的培育方法,本发明的扦插育苗法,扦插到生根成苗只需45天左右,成活率高达93.8%。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扦插容器杯培育沉香木苗木的方法,通过三层不同的基质培育苗木,不仅供应了插穗成苗的大部分营养,减轻了人力,同时不会因肥力过剩导致插穗遭受肥害而死亡。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沉香木苗木的培育方法,采用扦插法育苗,包括以下步骤:
1)母株培育
播种前将种子消毒后进行催芽处理,6月上旬在苗床上播种,然后覆盖厚度为1-2cm覆盖土,所述覆盖土由蚯蚓粪与细砂按质量比为3∶1组成,当幼苗长至高度为6-8cm时,移栽至装有营养袋内培植,采用遮阳网遮阴至母株苗木长至55-60cm后在完全光照下生长;
2)穗条采集及处理
第二年3月上旬,在上午7点至9点之间采集母株上至少有3个芽眼、枝直且长度至少达16cm的枝条,将采集的枝条先经消毒液消毒,将枝条下端3cm的部位剪切成四面均呈V形的切面,再将枝条的上端斜切呈马蹄形使枝条长度为13-15cm,再将枝条下端5cm的部位环剥0.5cm深度得插穗,扦插前,将插穗环剥处以下置于浸泡液中浸泡1-3h,当天下午5点之后进行扦插,所述浸泡液由重量份计的如下原料制成:竹醋液1份、苦菜汁12-15份、蛋清液20-25份、海藻糖12-14份和水500份,所述苦菜汁为苦菜切碎后与沸水按照质量比为1∶5浸泡3-5h后过滤得到;
3)扦插基质准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创意柏里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长沙创意柏里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1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粘镀铬发动机进气前格栅
- 下一篇:镀铬进气通风散热前格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