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4736.1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8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达彦;滨田仁;德增辰弥;太田忠伸;中村祥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24 | 分类号: | H01M8/24;H01M8/24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青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电池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其抑制水向燃料电池组的壳体内浸入。该燃料电池组具备:层叠体,其包括被层叠的多个单电池;端板,其相对于层叠体配置于多个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外侧,并形成有在层叠方向贯通的流体流路孔;以及壳体,其收容层叠体,端板覆盖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端面和壳体的层叠方向的端面,并被紧固于壳体的端面,在端板与壳体的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形成有收容槽,该收容槽收容用于密封端板和壳体的密封部件,端板具有连续覆盖流体流路孔的内周壁面、与层叠体相对的面、以及收容槽的外周侧端部的树脂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组。
背景技术
提出有如下技术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即在具有通过一对端子板和一对端板来夹持多个单电池的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两端的结构的燃料电池组的内部,与层叠方向平行地形成有多个岐管,上述多个岐管用于向各单电池供给反应气体、从各单电池排出废气、以及针对各单电池供给及排出冷却介质。在至少一个端板形成有与燃料电池组内部的多个岐管连通的多个贯通孔。通常,由于端板由铝合金等金属形成,所以为了抑制由反应气体、冷却介质等所导致的绝缘性、防腐蚀性的降低,而利用树脂层来分别覆盖端板与终端的接触面、形成于端板的贯通孔的内周壁。
燃料电池组有时具有将单电池的层叠体收容于壳体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壳体整体的端面与收容于壳体的层叠体的端面由端板所覆盖,且壳体的外缘周边与端板由螺栓等所紧固。此时,为了确保端板与壳体的接触面的气密性以及水密性,在端板与壳体的接触面之间配置垫圈等密封部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8086号公报
因覆盖形成于端板的贯通孔的内周壁等的树脂层与端板的热膨胀率的不同,通过反复进行燃料电池的运转,而可能在树脂层与端板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存在水从端板与壳体的接触面中未配置上述的密封部件的部分、端板中未被树脂层覆盖的部分、树脂层的外周边部向壳体内部浸入的担忧。因此,寻求一种抑制水在端板与壳体的接触面向壳体内部浸入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该燃料电池组具备:层叠体,其包括被层叠的多个单电池;端板,其相对于上述层叠体配置于上述多个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外侧,并形成有在上述层叠方向贯通的流体流路孔;以及壳体,其收容上述层叠体,上述端板覆盖上述层叠体的上述层叠方向的端面和上述壳体的上述层叠方向的端面,并被紧固于上述壳体的上述端面,在上述端板与上述壳体的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形成有收容槽,该收容槽收容用于密封上述端板和上述壳体的密封部件,上述端板具有连续覆盖上述流体流路孔的内周壁面、与上述层叠体相对的面、以及上述收容槽的外周侧端部的树脂层。
根据该方式的燃料电池组,由于在端板形成有连续覆盖流体流路孔的内周壁面、端板与层叠体相对的面、以及收容槽的外周侧端部的树脂层,所以即使因热膨胀率的不同而导致在树脂层与端板之间产生间隙且在上述间隙浸入了水,水也只能到达收容槽的外周侧端部,而向比收容槽更靠内侧的浸入由收容于收容槽的密封部件所抑制。因此,能够抑制水在端板与壳体的接触面向壳体内部浸入。
本发明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在具备燃料电池组的燃料电池系统、具备该燃料电池系统的车辆等方式中也能够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燃料电池组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第一端板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作为比较例的燃料电池组中的第一端板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组中的第一端板的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大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大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47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