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自主饲喂的蟾蜍饲料场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1627.1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2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成胜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自主 饲喂 蟾蜍 饲料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蟾蜍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够自主饲喂的蟾蜍饲料场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蟾蜍俗称癞蛤蟆,也叫疥毒子,疥蛤蟆,蟾蜍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蟾蜍是一种优质药用的两栖动物,从蟾蜍活体上提取的蟾衣、蟾酥是名贵中药材,随着蟾蜍利用率的提高,野生蟾蜍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养殖蟾蜍成为提高蟾蜍数量的新途径,由于蟾蜍以鲜活的运动的小动物为食,尤其喜食低空中飞行的昆虫等,一些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饲料不能不蟾蜍及时发现和摄食,影响了蟾蜍的生长。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能够自主饲喂的蟾蜍饲料场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自主饲喂的蟾蜍饲料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饲料场由遮阳伞、伞柱、饲料堆罩、饲料繁育平台、环形网片、悬垂网片、底立柱、立柱基座组成,所述立柱基座为圆台型,在立柱基座上方设置底立柱,底立柱高0.6-0.8米,在底立柱的顶端设置饲料繁育平台,所述饲料繁育平台直径50-60厘米,饲料繁育平台周边向下倾斜形成平台斜坡,饲料繁育平台与平台斜坡呈120-150°角,平台斜坡高10-15厘米,平台斜坡底端直径60-70厘米,平台斜坡底端的周边设置环形网片,所述环形网片采用网目1-2厘米的聚乙烯网片制作,环形网片的直径1.2-1.8米,在环形网片的外围为网片固定圈,在平台斜坡底端边缘与网片固定圈之间设置若干加固撑,加固撑呈放射型设置,在环形网片圈的底侧设置悬垂网片,所述悬垂网片采用网目1-2厘米的聚乙烯网片制作,悬垂网片高0.4-0.6米,在悬垂网片的底边设置悬垂网片圈,悬垂网片圈距地面10-15厘米,在饲料繁育平台的中心的上方设置伞柱,伞柱高0.8-1.0米,伞柱的顶端设置遮阳伞,遮阳伞直径1.5-2.0米,遮阳伞的中心高、周边底,在饲料繁育平台上设置饲料堆罩,所述饲料堆罩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的圆台型,塑料堆罩的底端和上端分别设置若干支撑,支撑在中心处汇聚固定于伞柱上,便于塑料堆罩的固定,塑料堆罩采用网目1-2厘米的铁丝网片制作,饲料堆罩底端直径与饲料繁育平台4一致,上端直径40-50厘米,高30-40厘米,塑料堆罩内部填充饲料。
使用本发明饲料场,把蝇蛆、蚯蚓喜食的饲料堆积放置饲料繁育平台上的饲料堆罩内,诱使苍蝇或投放种蚯蚓在其中,苍蝇、种蚯蚓在其中产卵孵化,孵化的蝇蛆、小蚯蚓在饲料繁育平台中摄食饲料生长后,透过饲料堆罩爬出饲料繁育平台,顺着平台斜坡下落,在环形网片上爬行,易跌落到地面,供在底部栖息的蟾蜍摄食,有些能够爬到环形网片边缘的蝇蛆、蚯蚓在侧壁的悬垂网片上靠自身的重力跌落被蟾蜍摄食,或爬到悬垂网片圈被蟾蜍舌粘而摄食,满足蟾蜍对运动过程中的饲料的需求,有利于促进蟾蜍的生长,遮阳伞、环形网片及悬垂网片的罩盖形成的隐蔽环境有利于蟾蜍在其中栖息、摄食、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中:1伞柱,2遮阳伞,3饲料堆罩,4饲料繁育平台,5环形网片,6环形网片圈,7悬垂网片,8加固撑,9悬垂网片圈,10底立柱,11立柱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成胜,未经杨成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16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生猪抗病性的生态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规模化养鹅场的生态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