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精量直播成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4103.1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4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曾山;刘春波;臧英;罗锡文;王在满;郑乐;邢赫;王宝龙;郑振晖;伍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A01C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磊;林惠斌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直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水稻精量直播成穴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单产较多的粮食作物,我国水稻产量居世界第一,水稻生产关系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与其他作物种植机械化水平相比较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提升水稻播种机械的播种质量。现有的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有直播和移栽。直播又分为人工撒播、机械条播、机械穴播等。机械条播成行但不成穴,不能满足水稻成行成穴的种植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精量直播成穴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稻精量直播成穴装置,包括壳体、成穴盘以及传动轴,壳体中设置有圆盘腔,成穴盘安装于圆盘腔中,成穴盘包括与传动轴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从连接部外侧呈放射状伸出的多个隔腔板,相邻两个隔腔板之间与圆盘腔的腔壁间形成种腔,圆盘腔上部开设有供种子进入到种腔中的种子入口,圆盘腔下部开设有供种腔中的种子输出的种子输出口,当种子入口与种腔连通时,种子经种子入口进入到种腔中,当种腔与种子输出口连通时,种腔中的种子从种子输出口输出。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圆基座、环带板以及盖板,环带板设置于圆基座边缘上,盖板盖合于环带板上,环带板、圆基座以及环带板之间围成所述圆盘腔,所述种子入口和种子输出口分别开设在环带板上。
优选的,所述环带板外侧伸出有连接耳板,盖板外侧设置有与连接耳板连接的耳板。
优选的,所述圆基座和盖板中部开设有供传动轴穿过的轴孔。
优选的,所述还包括导种管接头,导种管接头安装于种子入口上。
优选的,还包括种子导出管,种子导出管安装于种子输出口上。
优选的,还包括种腔空间调节机构,种腔调节机构包括均匀开设在连接部外圆周面上的多个供隔腔板装入的安装槽,隔腔板装入到设定的安装槽中,从而调整种腔的形状和大小。
优选的,所述种腔形状为顶部开口大于底部的梯形。
优选的,所述隔腔板绕顺时针方向一侧设置为垂直面,另一侧为向垂直面倾斜的斜面,一隔腔板的斜面、另一隔腔板的垂直面与圆盘腔的腔壁间形成所述种腔。
优选的,所述导种管接头的种子出口中设置有毛刷。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可根据不同水稻的精量穴播要求,改变传动轴转速,从而改变每穴种子的粒数和穴距,达到播种要求,本发明尤为适用于定量输送种子流的条播改为穴播。本发明简单可靠,安装方便快捷,能够有效的提高条播成穴性,满足不同水稻精量穴播要求。
2、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可使条播变成穴播。
3、本发明可根据不同的播种要求,改变传动轴转速,从而改变每穴种子的粒数达到播种要求,本发明适用于定量输送种子流的条播改为穴播。
4、为了减少伤种率和卡种现象,本发明在导种管接头的种子出口中设置有毛刷,能够有效降低伤种率,提高播种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拆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成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成穴盘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环带板与圆基座相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隔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导种管接头安装上毛刷后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一种水稻精量直播成穴装置,包括壳体1、成穴盘2以及传动轴3,壳体中设置有圆盘腔4,成穴盘安装于圆盘腔中,成穴盘包括与传动轴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从连接部外侧呈放射状伸出的多个隔腔板5,相邻两个隔腔板之间与圆盘腔的腔壁间形成种腔6,圆盘腔上部开设有供种子进入到种腔中的种子入口,圆盘腔下部开设有供种腔中的种子输出的种子输出口,当种子入口与种腔连通时,种子经种子入口进入到种腔中,当种腔与种子输出口连通时,种腔中的种子从种子输出口输出。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圆基座7、环带板8以及盖板9,环带板设置于圆基座边缘上,盖板盖合于环带板上,环带板、圆基座以及环带板之间围成所述圆盘腔,所述种子入口和种子输出口分别开设在环带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41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实现生物覆盖的秸秆抛洒播种一体机
- 下一篇:气动柔性下压式取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