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磨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1200.7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9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任冬寅;高博;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浙鑫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3/14 | 分类号: | C09K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邹飞艳,张苗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料,具体地,涉及一种磨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磨料是锐利、坚硬的材料,用以磨削较软的材料表面。磨料有天然磨料和人造磨料两大类。按硬度分类有超硬磨料和普通靡磨料两大类。磨料的范围很广,从较软的家用去垢剂、宝石磨料到最硬的材料金刚石。磨料是制造每一种精密产品所必不可少的材料,许多天然磨料,已被人造磨料所代替。现有的磨料打磨效果较差,且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团聚。
因此,提供一种打磨效果好,且长时间使用后不易发生团聚的磨料及其制备方法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磨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磨料打磨效果较差,且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团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磨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预磨料和分散剂混合分散,制得预分散颗粒;
(2)将步骤(1)中制得的预分散颗粒、树脂材料、热塑聚合物和添加剂混合,加热搅拌后制得磨料;
其中,所述预磨料选自金刚石、氧化锆、碳化矽、碳化硼和刚玉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分散剂选自煤油、机油和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树脂材料选自酚醛树脂和/或聚酰亚胺树脂;
所述热塑聚合物选自聚丙烯腈、聚苯乙烯和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添加剂选自铁粉和/或铝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磨料,所述磨料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磨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预磨料和分散剂混合分散,制得预分散颗粒;将制得的预分散颗粒、树脂材料、热塑聚合物和添加剂混合,加热搅拌后制得磨料;通过各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制得的磨料具备优良的打磨效果,且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发生团聚现象,同时用于制备该磨料的方法简单,原料易得。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磨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预磨料和分散剂混合分散,制得预分散颗粒;
(2)将步骤(1)中制得的预分散颗粒、树脂材料、热塑聚合物和添加剂混合,加热搅拌后制得磨料;
其中,所述预磨料选自金刚石、氧化锆、碳化矽、碳化硼和刚玉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分散剂选自煤油、机油和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树脂材料选自酚醛树脂和/或聚酰亚胺树脂;
所述热塑聚合物选自聚丙烯腈、聚苯乙烯和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添加剂选自铁粉和/或铝粉。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制得的磨料具备更为优良的打磨效果,且长时间使用后不易发生团聚,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预磨料,所述分散剂的用量为50-80重量份;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预分散颗粒,所述树脂材料的用量为30-50重量份,所述热塑聚合物的用量为30-60重量份,所述添加剂的用量为10-20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原料之间能够更为充分的混合,其中,步骤(1)中混合分散采用超声分散的方式,超声分散的频率为5-8kHz,超声分散的时间为5-10min。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原料之间能够更为充分的混合,步骤(2)中加热搅拌的温度为90-110℃,加热搅拌的时间为20-40min。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原料之间能够更为充分的混合,步骤(2)中加热搅拌的速度为120-200r/s。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磨料,所述磨料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聚酰亚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4000,聚丙烯腈的重均分子量为4000-5000,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9000。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浙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浙鑫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1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杂纤维增强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干粉洗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