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步式”大比例尺定位探测深部热液矿床或矿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5520.0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6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韩润生;吴鹏;王峰;周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步式 比例尺 定位 探测 热液 矿床 矿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步式”大比例尺定位探测深部热液矿床或矿体的找矿方法。通过矿床成矿规律研究、成矿构造精细解析、蚀变岩相填图与构造地球化学精细勘查、地球物理深部探测及隐伏矿定位预测四个阶段的工作程序,进行深部矿床或矿体直接定位探测。该方法集成了“矿床模型预测、构造预测、蚀变岩相填图与构造地球化学精细勘查、地球物理探测”的大比例尺(1:200~1:50000)递进式深埋藏矿床或矿体定位探测技术,实现了深部找矿勘查技术的系统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步式”隐伏矿床或矿体定位探测的找矿方法,具体为“四步式”大比例尺定位探测深部热液矿床或矿体的方法,属于矿产资源勘查领域。
背景技术
深部找矿定位探测是当前找矿预测学的科学前沿与矿床勘查领域的主要难点和研究热点之一,也是未来矿产勘查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传统的物化探找矿方法,主要利用围岩与矿石的物理性质参数、元素含量的差异性来间接推断深部是否存在隐伏矿床或矿体,但是物化探找矿预测方法往往因异常多解性强、受电磁干扰大等原因,单一的找矿技术在深部找矿预测中难以凑效,其找矿效果往往事与愿违。
构造在热液矿床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就位提供了通道和空间,并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萃取、交换及运移提供驱动力和能量,而且控制着矿床、矿体(脉)的时空展布。同时,伴随着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热液蚀变的发生。因此,成矿构造与热液蚀变岩相的研究一直是热液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的基础。尽管不少学者主要针对大区域尺度中-小比例尺(1:50000~1:200000)矿产资源评价,总结了不同的成矿预测与评价理论与技术,如“三联式”矿产预测评价理论与方法(赵鹏大等,2001,2003)、“三部式”找矿矿产资源评价方法(Donald A. Singer and W. DavidMenzie, 2010;肖克炎等,2006)、GIS 矿产预测方法技术(肖克炎等, 2000)、预测普查组合方法(C. АИ·Кривцов,1989)、综合信息评价理论(王世称等, 1992)等;叶天竺(2014)主要针对勘查区找矿方向的预测,提出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然而,针对大比例尺(1:200~1:50000)或矿床(体)尺度的热液矿床深部隐伏矿床或矿体的定位探测,缺乏普适性的技术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步式”大比例尺定位探测深部热液矿床或矿体的方法,即①通过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确定成矿地质体,厘定成矿构造结构面,揭示流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从而指出找矿方向;②通过成矿构造的精细解析,筛选有利的找矿区段;③通过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填图和构造地球化学精细勘查技术应用,圈定重点找矿靶区;④应用大比例尺地球物理深部探测技术,指出深部隐伏矿体的产状和埋深,探测深部矿床(体)赋存部位及矿化富集程度,以达到深部隐伏矿床或矿体定位探测的目的,由此形成“矿床模型预测、构造预测、蚀变岩相填图+构造地球化学精细勘查、地球物理深部探测”的递进式深埋藏矿床(体)定位探测集成技术,从而实现了大比例尺(1:200~1:50000)深部找矿勘查技术系统化;尤其是对于资源危机矿山或空白勘查区的深部找矿意义重大。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步:矿床成矿规律分析阶段
主旨为建立热液矿床成矿模型,提出找矿方向,实现深部矿床(体)的“空间择向”的目的;
1)矿床成矿规律:根据“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叶天竺等,2014),从矿床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流体作用特征标志三个方面总结热液矿床的“三位一体”成矿规律,进而构建热液矿床成矿模型;
2)找矿方向:根据热液矿床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型,结合工作区控矿构造、岩性的主要控矿因素,指明工作区内深部三维空间区域的找矿远景区。
所述工作区是指矿区或勘查区。
第二步:矿床成矿构造解析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55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