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体液压泵马达自动循环试验气动操纵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13101.5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6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明;冀海;党玲;郭刘洋;于艳秋;王涛;李厚德;于定跃;梁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5B19/00 | 分类号: | F15B19/00;F04B5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体 液压泵 马达 自动 循环 试验 气动 操纵 机构 | ||
本发明属于液压泵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体液压泵马达自动循环试验气动操纵机构,其包括支撑板、弹簧回中器、联结接头、平衡杆、弹性圆柱销、旋转接头、联结杆和气缸。气缸尾端固定在支撑板上,前端联结平衡杆,可自由转动;弹簧回中器尾端固定在支撑板上,前端联结平衡杆,可自由转动;平衡杆中间固定在支撑板上,可自由转动。平衡杆一端与软轴联结,进行手动控制,平衡杆另一端固定旋转接头;联结杆一端和旋转接头联结,另一端和联体泵马达的拉臂联结。该技术方案解决了联体泵马达自动循环试验的操纵问题,使得试验可以通过编制自动程序控制气动系统的电磁阀,自动控制气缸,拉动联体泵马达拉臂,完成自动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泵、液压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体液压泵马达自动循环试验气动操纵机构,其可自动控制泵马达拉臂,间接控制泵或马达排量,开展自动循环试验,亦可手动控制泵马达拉臂,间接控制泵或马达排量,进行手动控制试验,对于液压泵、液压马达具有普遍适用性。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泵马达自动循环试验操纵机构,普遍采用手动通过软轴连接直接拉动泵马达拉臂,或者采用电动缸、液压缸通过软轴加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泵马达拉臂的方法。手动通过软轴直接拉动泵马达拉臂结构,只能实现短时循环试验和手动试验,不能实现长时自动化试验过程。采用电动缸通过软轴及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泵马达拉臂方法,控制系统复杂,成本较高。采用液压缸通过软轴及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泵马达拉臂方法,液压系统较复杂,体积较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联体液压泵马达自动循环试验操纵机构,解决联体泵马达自动循环试验的操纵问题,使得试验可以通过编制自动程序控制气动系统的电磁阀,自动控制气缸,拉动联体泵马达拉臂,完成自动试验;解决自动与手动操纵的转换,可以手动控制联体泵马达拉臂,完成手动试验;解决拉臂强制回中问题,通过弹簧自动调中机构,使得自动或者手动操纵强制回到中位。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联体液压泵马达自动循环试验气动操纵机构,所述机构包括:支撑板1、弹簧回中器2、联结接头3、平衡杆6、第一螺栓销轴组、第二螺栓销轴8、第三螺栓销轴组、弹性圆柱销11、旋转接头12、联结杆13、气缸14;所述第一螺栓销轴组中包括两个第一螺栓销轴7,所述第三螺栓销轴组中包括两个第三螺栓销轴9;
所述气缸14尾端通过一个第三螺栓销轴9连接在支撑板1上,气缸14前端通过另一个第三螺栓销轴9与平衡杆6下部联结,设置为可在尾端和前端分别绕第三螺栓销轴9自由转动;
所述弹簧回中器2尾端通过一个第一螺栓销轴7连接在支撑板1上,弹簧回中器2前端通过另一个第一螺栓销轴7与平衡杆6上部联结,设置为可在尾端和前端分别绕第一螺栓销轴7自由转动;
所述气缸14与弹簧回中器2的施力方向相互平行,并在初始状态下均与所述平衡杆6呈垂直关系;
所述平衡杆6中部通过第二螺栓销轴8连接在支撑板1上,设置为可绕第二螺栓销轴8自由转动;
所述平衡杆6上部的末端通过联结接头3与软轴联结,用于进行手动控制;
所述平衡杆6下部的末端通过弹性圆柱销11固定旋转接头12,旋转接头12设置为可自由转动,且不会脱落;
所述联结杆13一端通过联接接头和旋转接头12联结,另一端通过联接接头和联体泵马达的拉臂联结。
其中,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三个凸台,分为第一凸台22、第二凸台23和第三凸台24;
所述第一凸台22用于支撑平衡杆6的中部,通过第二螺栓销轴8将平衡杆6中部连接于支撑板1上;
所述第二凸台23用于支撑弹簧回中器2尾端,通过一个第一螺栓销轴7将弹簧回中器2尾端连接于支撑板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31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