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标式水体原位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12000.6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2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娟;王超;王沛芳;高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H02J7/35;C02F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9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标 水体 原位 修复 装置 | ||
本发明是一种浮标式水体原位修复装置,其结构包括浮标体、供电系统、动力系统、菌剂仓、水质探测器;所述浮标体包括外壳体、橡胶圈;其中,橡胶圈位于外壳体下方,外壳体两侧外表面对称设有两个拉环,外壳体内部设有浮体填充物用于增强装置浮力,外壳体顶部设有天线,天线与外壳体内部的供电系统相连。优点:操作简单,可遥控开启螺旋桨动力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设计菌剂仓结构固定修复剂,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经济实用;设有水质探测器可同时监测水体环境质量;可有效应用于受污染的静水湖泊和动水河流的微生物原位修复中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水生态修复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浮标式水体原位修复装置,属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调查表明,我国水体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突破水体修复方式迫在眉睫;现有水体主要污染形式为污染物过度排放,导致水体中营养过剩造成富营养化现象;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大量农药的使用导致残留的农药成分随灌溉排水流入湖泊、河流水体中,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不小影响。
现研究人员从多方面考虑水体修复方式,将重点放在微生物治理水体污染方面,微生物修复法主要利用从受污染的环境组分中分离纯化、驯化筛选得到菌种,再使用固定化技术将菌种与载体制备成除藻剂、菌剂等,除藻剂、菌剂应用到修复污染水体的过程中效果显著并具有针对性,但现存的首要问题是菌剂、除藻剂如何固定于水体中达成水体原位修复目的。
现有菌剂、除藻剂的应用大都是通过人在船上操作,向水体中投入大量修复剂,这种方式无法确定修复剂在水体中的分布;修复剂分散于水中无法回收,也可能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由于需要人员多次到达受污染水域,则人员健康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由于长期采取人为投加修复剂的方式,现有关于水体原位修复装置的研究尚不成熟,所设计的装置只考虑修复剂的固定方式,并未考虑修复剂在净水中的扩散以及修复装置在动水中的固定方式等问题,使修复剂在水体中无法良好发挥作用,同时导致水体原位修复装置未大面积推广使用;此外,现有的装置供电方式大都采用蓄电池供电,不能响应当今节能环保的发展要求;现如今太阳能供电的研究已步入成熟阶段,太阳能供电的原理为太阳能板将光能转化为可用能源输入到太阳能控制器,控制器一端连接有蓄电池组,另一端连接需供电的设备,使设备正常运作,将太阳能电池和修复装置相结合可大大减少供电方式的能源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浮标式水体原位修复装置,其目的旨在弥补现有菌剂、除藻剂等微生物修复剂在水体原位修复中固定装置的欠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浮标式水体原位修复装置,其结构包括浮标体、供电系统、动力系统、菌剂仓4、水质探测器5;所述浮标体包括外壳体1、橡胶圈2;其中,橡胶圈2位于外壳体1下方,外壳体1两侧外表面对称设有两个拉环8,外壳体1内部设有浮体填充物13用于增强装置浮力,外壳体1顶部设有天线7,天线7与外壳体1内部的供电系统相连。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以浮标体作为载体,在浮标体1底部固定有圆管状菌剂仓4,菌剂仓4可通过菌剂仓门10打开,将菌剂或除藻剂等水体修复剂通过菌剂仓门10放入菌剂仓4以达到固定修复剂的目的;此结构可有效替代人工多次向水体投加修复剂的繁琐方法,防止修复剂在水中漂散遗失对水体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污染,也防止人员长期停留于受污染水域对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可使修复剂在水体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同时,节省人工投放方式所需的大量时间以及人力成本;
2)本发明采用太阳能供电装置,太阳能电池板3和蓄电池组1连接, 可加用光伏充电控制器来控制太阳能电池板3对蓄电池组1的输出电压, 同时保护电池不被过充,也防止夜晚蓄电池电倒流现象的发生,此结构代替普通电池作为电源,可有效避免普通电池对原材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同时大大减少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危害,满足节能、环保的时代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20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体净化漂浮球
- 下一篇:一种丙氨酸废水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