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螯合物催化酯交换制备邻苯二甲酸高碳醇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8046.0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6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黄义争;徐杰;高进;郑玺;孙颖;苗虹;石松;车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67/03 | 分类号: | C07C67/03;C07C69/8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螯合物 催化 交换 制备 邻苯二 甲酸 高碳醇酯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螯合物催化酯交换制备邻苯二甲酸高碳醇酯的方法,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邻苯二甲酸低碳醇酯和异壬醇、异癸醇、2‑丙基庚醇等高碳醇为原料,以邻菲罗啉、2,2’‑联吡啶、乙二胺、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甲基乙二胺、N,N,N′,N′‑四甲基乙二胺、1,2‑环己二胺等氮氮双齿配体的钛螯合物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邻苯二甲酸低碳醇酯质量的0.01~0.1%,高碳醇和邻苯二甲酸低碳醇酯摩尔比为2~4,反应温度160~220℃,反应时间2~5小时,邻苯二甲酸低碳醇酯转化率以及邻苯二甲酸高碳醇酯选择性最高达99%以上。本发明具有原料储运稳定性好、进料方便、副反应少、原料消耗低、催化剂无腐蚀且用量少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螯合物催化酯交换制备邻苯二甲酸高碳醇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增塑剂是生产塑料、橡胶等橡塑产品必不可少的助剂,起到削弱高分子间作用力、增加分子链移动性、降低结晶性等作用,从而提高聚合物的柔韧性、可塑性、拉伸性等性能。目前我国主要使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等低端增塑剂,存在易迁移析出、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在日美、欧盟等地,DBP、DOP已被限制生产和使用,已主要被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2-丙基庚)酯(DPHP)等邻苯二甲酸高碳醇酯替代(张丽,赵文明,塑料助剂,2012,1,51~52)。DBP、DOP、DINP、DIDP以及DPHP的结构式分别如下所示:
目前,DINP、DIDP、DPHP等邻苯二甲酸高碳醇酯主要通过酯化法制得,即在硫酸等催化剂作用下,通过邻苯二甲酸酐(苯酐)与异壬醇、异癸醇、2-丙基庚醇等高碳醇发生酯化反应制得,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原料苯酐为固体,进料不方便,并且易吸潮结块,储运稳定性差,对人体刺激性强;(2)催化剂对设备腐蚀严重,并且易导致高碳醇的脱水、醚化副反应,原料消耗高(黄义争,徐杰,高进,苗虹,孙颖,一种制备邻苯二甲酸二(2-丙基庚)酯的方法,ZL201310374032.3)。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苯酐酯化法制备DINP、DIDP、DPHP等邻苯二甲酸高碳醇酯过程中苯酐原料储运稳定性差、进料不方便、并且对人体刺激性强、催化剂腐蚀性强、副反应多、原料消耗高等突出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钛螯合物催化酯交换制备DINP、DIDP、DPHP等邻苯二甲酸高碳醇酯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邻苯二甲酸低碳醇酯代替苯酐为原料,储运稳定性好,进料方便;(2)催化剂无腐蚀且用量少,副反应少,原料消耗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如下式所示,以邻苯二甲酸低碳醇酯和高碳醇为原料,在钛螯合物催化剂作用下,通过酯交换法制备邻苯二甲酸高碳醇酯。
所述邻苯二甲酸低碳醇酯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高碳醇为异壬醇、异癸醇和2-丙基庚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邻苯二甲酸高碳醇酯为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2-丙基庚)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按照本发明,催化剂极其重要。无催化剂时,邻苯二甲酸低碳醇酯转化率以及邻苯二甲酸高碳醇酯选择性都非常低。催化剂活性低时,邻苯二甲酸低碳醇酯转化率低,并且邻苯二甲酸高碳醇酯的选择性非常低,主要产物为邻苯二甲酸单低碳醇单高碳醇酯。催化剂活性高时,才能取得邻苯二甲酸低碳醇酯的高转化率以及邻苯二甲酸高碳醇酯的高选择性。本发明研究开发的所述酯交换反应催化剂为邻菲罗啉、2,2’-联吡啶、乙二胺、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甲基乙二胺、N,N,N′,N′-四甲基乙二胺、1,2-环己二胺的氮氮双齿配体钛螯合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80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