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轨道支撑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3727.8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1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M·A·斯特宾斯;J·J·马斯卡雷略;S·瓦拉达帕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7 | 分类号: | B60N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贺紫秋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轨道 支撑 阻尼 | ||
一种车辆座椅,其设置在乘客舱室的底板部分上,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上部座椅轨道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座椅底部。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各自纵向地设置在车辆中并且在相应的前和后附接位置处固定于底板部分,其中,第一和第二上部座椅轨道的每个均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的相应一个中。支撑阻尼器设置在底板部分以及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的其中一个之间并且设置在相应的前和后附接位置之间。支撑阻尼器在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的相应一个相对于底板部分的最大垂直偏转点处设置在相应的前和后附接位置之间的纵向位置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组件。
背景技术
车辆可包括座椅组件,这些座椅组件可配置成支撑车辆内的乘客。座椅组件可包括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可支撑在座椅底部上。进而,座椅底部可固定于或以其它方式支撑在车辆底板部分上,该车辆底板部分位于车辆的乘客舱室内。例如,座椅组件可支撑在一对座椅轨道组件上,用以沿前后方向(即,向前和向后)移动。
座椅轨道组件可包括下部座椅轨道和上部座椅轨道。下部座椅轨道可安装于或以其它方式附接于车辆的底板。上部座椅轨道可经支撑用以在下部座椅轨道上进行滑动运动,且座椅组件安装于或者以其它方式支撑在上部座椅轨道上。替代地,座椅轨道组件可设置成用于处于固定位置中的座椅组件。此外,座椅轨道组件还可包括座椅轨道锁定机构,该座椅轨道锁定机构设置在下部座椅轨道和上部座椅轨道之间,以选择性地锁定或以其它方式防止上部座椅轨道相对于下部座椅轨道的滑动运动。
车辆车门可将振动经由座椅轨道传播至车辆座椅,其中,此种振动可源自动力系部件、传动系部件、悬架部件、车辆底板部分的扭转运动等等。此种振动可对于车辆乘客在视觉上、听觉上和/或触觉上是可辨别的。此外,车辆座椅可由于共振和其它因素而将此种振动放大。
发明内容
车辆座椅设置在乘客舱室的底板部分上,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上部座椅轨道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座椅底部。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各自纵向地设置在车辆中并且在相应的前和后附接位置处固定于底板部分,其中,第一和第二上部座椅轨道的每个均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的相应一个中。支撑阻尼器设置在底板部分以及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的其中一个之间并且设置在与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的其中一个相对应的相应前和后附接位置之间。支撑阻尼器在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的相应一个相对于底板部分的最大垂直偏转点处设置在相应的前和后附接位置之间的纵向位置处。
本教示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从当结合附图时对限定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的用于执行本教示的其中一些最佳模型和其它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现将借助示例参照附图来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附图中:
图1示意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座椅组件的立体图,该座椅组件可设置在车辆的乘客舱室中;
图2图示地示出在一组车辆操作条件下在车辆底板部分中引起的并且传递至根据本发明的座椅组件的振动力的示例,其中频率(Hz)在水平轴线上指示,而振幅在垂直轴线上指示;
图3-1示意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的机械联动图,该座椅组件设置在车辆底板部分上并与其附接;
图3-2示意地示出机械联动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座椅组件的后视图并且在相关部分上对应于图3-1中示出的机械联动图,该座椅组件包括设置在车辆底板部分上并与其附接的座椅靠背;以及
图4示意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粘性流体减振器的剖切侧视图,该粘性流体减振器可有利地用在设置于车辆座椅上的下部座椅轨道和车辆底板部分之间,其中,剖切侧视图在由纵向轴线和垂直轴线所限定的平面中指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37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