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轨道支撑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3727.8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1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M·A·斯特宾斯;J·J·马斯卡雷略;S·瓦拉达帕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7 | 分类号: | B60N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贺紫秋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轨道 支撑 阻尼 | ||
1.一种车辆座椅,所述座椅设置在车辆的乘客舱室的底板部分上,其包括:
第一和第二上部座椅轨道;
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上部座椅轨道上的座椅底部;
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各自纵向地设置在所述车辆中并且在相应的前和后附接位置处固定于所述底板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上部座椅轨道的每个均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的相应一个中;
支撑阻尼器,所述支撑阻尼器设置在所述底板部分和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中的一个之间以及设置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中的所述一个的相应的前和后附接位置之间,其中,所述支撑阻尼器沿着相对于车辆的纵向方向定向的纵向轴线设置,以使得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的相应一个相对于所述底板部分的最大垂直偏转点处物理地接触座椅底部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上部座椅轨道中的相应一个和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的所述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支撑阻尼器由弹性体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弹性体材料具有在100mPa幅度量级上的弹性模量、4E-10t/mm3的密度以及10%的临界阻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支撑阻尼器包括粘性支撑阻尼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支撑阻尼器是过阻尼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支撑阻尼器是欠阻尼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支撑阻尼器是临界阻尼装置。
8.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设置在车辆底板部分上,其包括:
第一和第二上部座椅轨道;
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上部座椅轨道上的座椅底部;
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各自纵向地设置在所述车辆中并且在相应的前和后附接位置处固定于所述底板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上部座椅轨道的每个均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的相应一个中;以及
第一和第二支撑阻尼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阻尼器各自设置在所述车辆底板部分和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的相应一个之间,以及各自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的相应一个的相应的前和后附接位置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阻尼器的每个沿着相对于车辆的纵向方向定向的纵向轴线设置,以使得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的相应一个相对于所述车辆底板部分的最大垂直偏转点处分别物理地接触座椅底部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上部座椅轨道中的相应一个和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部座椅轨道中的相应一个。
9.一种座椅,所述座椅设置在车辆的乘客舱室的底板部分上,其包括:
座椅轨道,所述座椅轨道在第一和第二附接位置处固定于所述底板部分;
座椅底部,所述座椅底部设置在所述座椅轨道上;以及
支撑阻尼器,所述支撑阻尼器设置在所述底板部分和所述座椅轨道之间,并且在所述座椅轨道相对于所述底板部分的最大垂直偏转点处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附接位置之间,并且沿着相对于车辆的纵向方向定向的纵向轴线设置,以使得其在所述最大垂直偏转点处物理地接触座椅底部以及所述座椅轨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附接位置包括前和后附接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372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