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时差协同脉喷的过滤除尘装置清灰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7410.1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6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龙;吴代赦;朱慧祥;李江生;汪威;熊天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6122 | 代理人: | 马彩凤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时差 协同 过滤 除尘 装置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尘过滤净化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针对双向时差协同脉喷过滤除尘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时差协同脉喷的过滤除尘装置清灰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过滤式除尘技术捕集粉尘的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水泥、矿山、纸浆等工业过程。随着粉尘在滤芯上的积聚,除尘系统的运行阻力会增大,此时需要对滤芯上附着的粉尘进行清灰处理。现在广泛采用脉冲喷吹技术,其工艺与结构简单,清灰效果良好,稳定性高。然而,脉冲喷吹清灰存在一些问题,即清灰时滤筒各部位受到的喷吹强度不均衡,导致滤芯部分位置清灰效果不佳,出现局部“死区”残留尘饼。尤其针对超长滤袋,点式的脉喷气流沿着滤袋长度方向上产生差异较大的清灰作用,残留粉尘不均匀问题更显突出。
发明内容
鉴于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双向时差协同脉喷的过滤除尘装置清灰系统及其方法,能够有效清除滤芯上积聚的粉尘,尤其可解决超长滤袋存在的清灰不均匀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双向时差协同脉喷的过滤除尘装置清灰系统,包括除尘装置以及除尘装置内设置的滤芯,所述除尘装置外设置有顶部脉冲阀和底部脉冲阀,顶部脉冲阀和底部脉冲阀均连接脉冲控制仪,且顶部脉冲阀和底部脉冲阀的进气口均与气包连接,顶部脉冲阀的出气口连接有上喷吹管,上喷吹管的出口连接有顶部喷嘴,且顶部喷嘴安装于除尘装置内滤芯的顶部;底部脉冲阀的出气口连接下喷吹管,下喷吹管的出口连接有底部喷嘴,底部喷嘴安装于除尘装置内滤芯的底部;顶部喷嘴和底部喷嘴的喷口均朝向滤芯内,并且在滤芯轴心线上。
一种双向时差协同脉喷的过滤除尘装置清灰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滤芯的清灰包括n次脉冲喷吹,第i次清灰时,顶部脉冲阀与底部脉冲阀具有启动时间差ti,
ti=[h-s/2-s×(i-1)]/v-t0;
式中:h为滤芯高度,s为喷吹有效作用范围参数,t0为管内时差,v为滤芯内气流平均速度,i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
所述管内时差t0计算为分别连接顶部喷嘴的上喷吹管和底部喷嘴的下喷吹管△l与管内气流平均速度v0的比值,即t0=△l/v0;
n计算为滤芯高度h与有效作用范围参数s的比值并取整后加1,即n=int(h/s)+1,其中:int为取整函数;
△t计算为喷吹有效作用范围参数s与滤芯内气流平均速度v的比值,即△t=s/v。
进一步,所述有效作用范围参数s取值0.2~1.0m,管内气流平均速度v0取值300~600m/s,滤芯内气流平均速度v取值100~350m/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双向喷吹气流的对碰撞,强制将与滤芯平行的竖向喷吹气流转换对筒型滤芯径向喷吹的清灰作用,有效增强清灰效果;通过控制顶部与底部喷吹启动时差,实现双向喷吹气流碰撞位置的周期性变化,使得喷吹气流产生的最大压力循环作用于滤芯各个部位,有效避免清灰后滤芯局部大量残留粉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除尘装置,2.顶部喷嘴,3.上喷吹管,4.顶部脉冲阀,5.脉冲控制仪,6.气包,7.底部脉冲阀,8.滤芯,9.底部喷嘴,10.下喷吹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一种双向时差协同脉喷的过滤除尘装置清灰系统,包括除尘装置1以及除尘装置1内设置的滤芯8,所述除尘装置1外设置有顶部脉冲阀4和底部脉冲阀7,顶部脉冲阀4和底部脉冲阀7均连接脉冲控制仪5,且顶部脉冲阀4和底部脉冲阀7的进气口均与气包6连接,顶部脉冲阀4的出气口连接有上喷吹管3,上喷吹管3的出口连接有顶部喷嘴2,且顶部喷嘴2安装于除尘装置1内滤芯8的顶部;底部脉冲阀7的出气口连接下喷吹管10,下喷吹管10的出口连接有底部喷嘴9,底部喷嘴9安装于除尘装置1内滤芯8的底部;顶部喷嘴2和底部喷嘴9的喷口均朝向滤芯8内,并且在滤芯8轴心线上。
双向时差协同脉喷的过滤除尘装置清灰方法,对滤芯8的清灰包括n次脉冲喷吹,第i次清灰时,顶部脉冲阀4与底部脉冲阀7具有启动时间差ti,
ti=[h-s/2-s×(i-1)]/v-t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74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水阀安全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控制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