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声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5863.0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1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梁耀华;武煜;冯兴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托恩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1/00 | 分类号: | F01N11/00;F01N13/18;F01N1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王亚军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声检测系统,属于隔音系统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需要供油设备进行长时间的隔音检测,同时进行尾气处理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声检测系统。它由隔声外壳,换气装置,安全装置,供油装置组成,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油管穿墙孔,供油系统通过油管穿墙孔连接外壳内外两侧,外壳上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尾气换气装置通过出风口连通外壳内外两侧。尾气换气装置包括尾气消声管,尾气消声管上连接有若干尾气收集管,尾气收集管一端与待测设备连接,尾气消声管一端连接有尾气过滤器,尾气过滤器另一端连接金属减振波纹管。它可以实现对需要供油的设备进行长时间的隔音检测,同时可以对尾气进行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讲,是涉及一种隔声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手持式割草机通常采用单缸二冲程汽油机作为动力源,在产品进行全寿命测试中,其工作噪声远超国家标准,对测试环境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需要对割草机进行长时间大强度满功率疲劳测试时,由于割草机油箱小,重量轻,通常需人工手持机器,并且定时停机加油,工作人员长时间暴露在尾气和噪声环境中,不仅劳动强度大,测试过程还不能连续,而且尾气和噪声还危害测试人员的身体健康,并且由于不时停机加油,测试获得的数据结果也是不准确的。
现有的隔声装置有的全封闭式进行隔音,无法实现同时对测试系统进行加油和排除尾气,测试效果差,污染高,且针对性不好,没有针对需要长期加油和会产生尾气装置的产品进行检测,同时对噪声进行控制的检测系统。
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610010939.5,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地面试验尾气热回收消音塔,包括排气引射筒、隔热隔音室、排气塔、换热器、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隔热隔音室是一个外层为砖混结构、内层为隔热隔音材料的建筑物,排气塔为耐高温的砖混结构的建筑物,隔热隔音室与排气塔连接;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耐高温的排气引射筒穿过隔热隔音室与排气塔连通;排气塔的上部设有消音装置,消音装置由金属消音板组成;排气塔的下部设有换热器,换热器由具有良好热传导功能的金属管道组成。此发明可以回收利用航空发动机高温尾气中的能量,同时可以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装置简单,投资少。但是此方案无法进行连续长时间工作,对于需要长时间工作供油产品无法进行隔音检测。
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610653551.7,公开日2016年12月7日,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转鼓试验的降噪除尾气隔离室,包括内部设置有转鼓试验台的工作室,所述工作室包括两个正对的自动门;所述工作室的墙体为隔音墙,所述隔音墙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珍珠岩吸音板、真空玻璃层、水泥木屑吸声板;所述珍珠岩吸音板与真空玻璃层之间充填玻璃棉,所述真空玻璃层与水泥木屑吸声板之间充填玻璃棉;所述工作室内还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离心风机、过滤装置、三元催化器,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正对转鼓试验台,离心风机的排气管道依次连通至过滤装置、三元催化器。此发明用以解决现有的转鼓试验过程中在车间内产生较大噪音污染与尾气污染的问题,实现降低对车间内的噪音污染与尾气污染的目的。此方案同上,无法进行长时间供油设备的隔音和吸尾气检测,检测有缺陷。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需要供油设备进行长时间的隔音检测,同时进行尾气处理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声检测系统。它可以实现对需要供油的设备进行长时间的隔音检测,同时可以对尾气进行处理。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隔声检测系统,包括外壳,还包括有供油系统与尾气换气装置,外壳上设置有油管穿墙孔,供油系统通过油管穿墙孔连接外壳内外两侧,外壳上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尾气换气装置通过出风口连通外壳内外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托恩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马鞍山托恩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58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