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空无声传音骨传导扬声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8965.X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4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孔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玉亮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41 | 代理人: | 唐海力,韩来兵 |
地址: | 05545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声 传音骨 传导 扬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空无声传音骨传导扬声器。
背景技术
人能够听见声音是因为空气通过外耳耳道把振动传递到耳膜,通过耳膜形成的振动驱动人的听觉神经,由此感知声音的振动。传统的耳塞式耳机,一般都是将耳机贴在耳朵孔或塞在耳朵孔内,耳机通过振动空气,空气再振动人的耳膜,而将声音传到人脑。当人们在听耳机里的声音时,外界的声音使用者是很难听到的,如过马路听不到鸣笛声,那是相当危险的;另外,如果长期大音量的使用这种耳机,对耳膜有影响,会引起人的耳鸣,严重地会造成听力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发明了一种骨传导扬声器,这种扬声器是将电信号变为震动信号,通过与人体的听骨接触,使人听到声音,声音不需要经过空气传播,并不会影响耳朵的听觉功能,同时,也不会对人的耳膜造成任何影响。
骨传导扬声器是省略了声音振动经过鼓膜和耳小骨的过程,将声音的振动通过头盖骨直接传递到耳蜗,即使鼓膜和耳小骨有异常的听力低下者,也可以利用骨传导路径清楚的听到声音,目前骨传导扬声器也存在如下缺点:
一是采用一点式接触,扬声器与带箍一体的连接方式,扬声器与带箍通过连接装置的连接方式。上述连接方式都是靠带箍的张力和扬声器与带箍固定的角度来实现紧贴头部的。上述连接方式存在扬声器位置在某一自由度固定,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不能调整扬声器位置,导致不同的人佩戴时,扬声器的位置相对固定,存在与头部贴合程度不紧密的问题,从而使声音传导效率降低;
二是耳挂式的骨传导扬声器的耳挂装置被固定于扬声器本体上,不可拆卸更换,一旦耳挂装置被损坏,就必须更换整个扬声器,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由于不同消费者个体的耳部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单一规格的耳挂装置往往无法良好地适配所有消费者,若耳挂装置与耳部特征不相适配,则容易发生松脱滑落或过紧压迫耳部的情况;
现有的耳挂装置大都是采用硬质塑料等非弹性材料制成,虽然采用非弹性材料使得耳挂装置具有一定的刚性,但由于缺乏弹性,一方面由于佩戴时贴紧力不足而容易发生松动,另一方面,若受较大应力作用而变形,则难于恢复到原弯折状态,同样影响了通话质量以及消费者的佩戴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空无声传音骨传导扬声器,解决扬声器电线缠绕,不易调整,耳挂入耳不舒服等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隔空无声传音骨传导扬声器,包括信号发射模块和至少一个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和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为分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包括具有音频信号放大功能的电路板和具有传导功能的线圈,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线圈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信号发射模块还包括壳体,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外部设置有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为蓝牙音频信号放大功能的电路板或wifi音频信号放大功能的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磁铁和外壳体,所述磁铁置于外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优选为牛角形、椭圆形或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牛角形外壳体包括腔体和挂钩,所述腔体为伸入耳道部分,磁铁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挂钩为牛角式结构,用于将外壳体悬扣在耳朵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体为弹性材料制备的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为分体式结构,信号发射模块可以佩戴在不同部位,信号接收模块隔空就可接收信号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信号,中间不需要实质连接,免除电线缠绕;信号接收模块不需要电池、电线、芯片和任何电路,解决了常规耳机佩戴不方便、耳机线的缠绕之痛、入耳部分不舒服、以及电池爆炸等带来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隔空无声传音骨传导扬声器的信号发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隔空无声传音骨传导扬声器的信号接收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信号接收模块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1-电路板、2-壳体、3-线圈、4-保护层、5-磁铁、6-外壳体、7-腔体、8-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一些示例实施例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可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出于说明并且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例本公开的目的而描述,而非建议对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在此描述的本公开的内容可以以下文描述的方式之外的各种方式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玉亮,未经孔玉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89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