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配置音效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7042.2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7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G10L17/22;G10L17/00;G06F3/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配置 音效 方法 装置 移动 终端 存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配置音效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移动终端预先保存录制好的一段用户的语音命令;当移动终端接收到用户通过语音命令进行低电唤醒设备或者启动进行音乐播放的应用的操作指令时,通过声纹算法解析所述语音命令,识别和判断当前用户的身份;当移动终端识别出用户的身份并且播放音乐的命令被触发时,自动控制按照当前用户的听音喜好设置音乐的听音风格或者设置个性听歌菜单。本发明通过自定义语音命令,当执行播放音乐的语音命令的时候,不仅启动音乐相关的应用,而且将语音信号结合声纹算法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并通过用户的身份,来自动配置加载符合用户喜好的音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配置音效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电子快速发展,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工具,目前,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来获取信息以及进行工作或娱乐。
各种新技术也随之产生,语音作为基本的、主要的、关键的交互方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交互应用中,由于现阶段消费电子作为整个系统的设计短板,各个系统设计厂家,以及平台还有关键器件厂家都在降低智能设备的功耗,尽最大可能将产品以及系统的在不牺牲性能的基础上进行低功耗设计,最大程度上延长电子产品的待机时间,最终让用户能够从中更加频繁的正常使用该产品的功能,并且不用担心因为在功耗的原因而在需要使用的时候而不能正常工作。
目前现有语音识别技术主要是将识别引擎做在应用处理器上,当需要启动语音识别功能的时候需要将应用处理器唤醒,这样会同时唤醒外围器件,比如显示、触摸、LED、传感器等,当然音频系统也会唤醒,因为应用处理器主要是用来进行用户交互的管理的主控模块,所以不可避免造成功耗增加。
目前做到低电功耗的方案是没办法进行语音自定义的,为了达到低功耗处理,通常是将有限的几个命令结合语音识别的引擎打包成固件烧录到DSP中去的,这样做的目的,首先尽量减少集线器的硬件单元,减少内部容量大小,降低成本,但是这样造成的问题就是用户不能进行个性化语音命令的修改,而且语音命令的固件也只能原厂在提供芯片的时候就已经定义和烧录好了,没办法更改。
现有技术中当用户打开移动终端中的音乐播放器进行播放时,如果用户需要设置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或者音效模式,需要用户进行进一步的设置,繁琐的设置会加大用户的移动终端的功耗,降低待机时间。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自动配置音效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旨在通过自定义语音命令,当执行播放音乐的语音命令的时候,不仅启动音乐相关的应用,而且将语音信号结合声纹算法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并通过用户的身份,来自动配置加载符合用户喜好的音效。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配置音效的方法,其中,所述自动配置音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移动终端预先保存录制好的一段用户的语音命令,所述语音命令用于当作声音信号通过声纹算法进行解析从而辨识用户的身份;
步骤B:当移动终端接收到用户通过语音命令进行低电唤醒设备或者启动进行音乐播放的应用的操作指令时,通过声纹算法识别和判断当前用户的身份;
步骤C:当移动终端识别出用户的身份并且播放音乐的命令被触发时,自动控制按照当前用户的听音喜好设置音乐的听音风格或者设置个性听歌菜单。
所述的自动配置音效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步骤A1:移动终端接收预先录制好的一段用户的语音命令,完成语音命令的自定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70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