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5844.X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1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袁嘉扬;崔为明;吴朝晖;李晓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普瑞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8 | 分类号: | G01N1/38;G01N21/31;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谷胱甘肽 还原酶 测定 试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包括试剂1和试剂2,所述试剂1的组成成分包括:缓冲液、氧化型谷胱甘肽、稳定剂A;试剂2的组成成分包括:缓冲液、还原型辅酶Ⅱ、稳定剂B;所述缓冲液为磷酸盐缓冲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甘氨酸缓冲液、柠檬酸缓冲液、碳酸盐缓冲液中的任一种;所述稳定剂A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氯化镁、山梨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稳定剂B为蔗糖、抗坏血酸、牛血清白蛋白、山梨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1中,氧化型谷胱甘肽的浓度为0.1-1mmol/L;缓冲液的终浓度为50-100mmol/L;稳定剂A的浓度为1-2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2中,还原型辅酶Ⅱ的浓度为0.1-1g/L;缓冲液的终浓度为100-500mmol/L;稳定剂B的浓度为1-10g/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试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校准品,所述校准品的组成成分包括基质、纯品及稳定剂C,所述基质为缓冲液、酪蛋白、牛血清白蛋白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缓冲液为磷酸盐缓冲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甘氨酸缓冲液、柠檬酸缓冲液、碳酸盐缓冲液中的任一种;所述纯品为谷胱甘肽还原酶;所述稳定剂C为海藻糖、抗坏血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中的一种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试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校准品中纯品的浓度为30-100U/L;稳定剂C的浓度为1-10g/L;当所述基质中含有缓冲液时,缓冲液的浓度为50-100mmol/L;当所述基质中含有酪蛋白时,酪蛋白的浓度为1-10g/L;当所述基质中含有牛血清白蛋白时,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为1-10g/L。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1的pH为7.0-8.0;试剂2的pH为9.0-10.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品的pH为7.5-8.0。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试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试剂1的配制:试剂1的制备过程中各成分的混合顺序没有特别要求,在室温条件下,直接将所述缓冲液、氧化型谷胱甘肽、稳定剂A进行同时、分批或分步混合,只要能得到均匀的稳定相即可,通过搅拌使混合更加均匀;
b)试剂2的配制:试剂2的配制是在室温条件下,按照缓冲液、稳定剂B、还原型辅酶Ⅱ的顺序,依次混合,得到均匀的稳定相,通过搅拌使混合更加均匀;
c)校准品的配制:校准品的配制是在室温条件下,按照基质、稳定剂C、纯品的顺序,依次混合,得到均匀的稳定相,通过搅拌使混合更加均匀。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试剂在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待测样本、试剂1、试剂2按照6μL:150μL:50μL的体积比混匀后静置180-300秒,然后置于检测仪器中测量2-3分钟吸光度值(A),计算每分钟吸光度变化率(△A/min),其中:测试温度37℃、检测仪器主波长340nm、副波长405nm,光径1cm,使用纯化水和校准品进行线性校准,测量待测样本中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浓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试剂在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样本为血清、血浆、校准品、质控品或其他含有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溶液,所述检测仪器为具有双试剂功能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普瑞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普瑞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584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