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短路熔痕制备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6167.0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1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克;邓集杰;张斌;陈杰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11364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亚竹<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0038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 短路 制备 方法 装置 | ||
一种一次短路熔痕制备方法,包括:分别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内固定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使得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之间成预定的夹角,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方向上间隔开;使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方向上靠近直至短路;在短路的位置处得到所述一次短路熔痕。本申请能够自动控制短路模拟过程,消除熔痕制备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潜在危险,与此同时,本申请还能够准确的控制和调整短路时线路短路点和接触方式,能够按照实际火灾物证鉴定需求制备与实际火灾现场的熔痕一致的熔痕,为后续的鉴定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地保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火灾痕迹物鉴定过程中的一次短路熔痕制备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火灾痕迹物证鉴定是火灾原因调查工作的基础,其为火灾起因提供最直接的证据,在火灾调查中意义重大。在所有的火灾起火原因中,电气火灾的占比超过40%,同时,在电气火灾中,短路是引起电气火灾最典型和最严重的原因。电气火灾物证鉴定是针对火灾现场提取的导线、电气连接件、电器具、用电设备上的金属痕迹物证进行定性分析,判断痕迹形成的时刻是在火灾发生前还是火灾发生后以及痕迹形成时是否有电作用的参与。
根据短路故障形成熔痕的时间段,电气火灾中的短路形成的熔痕分为一次短路熔痕和二次短路熔痕,一次短路熔痕是形成在火灾之前的,而二次短路熔痕是在火灾环境中由于火烧破坏绝缘层而发生短路形成的熔痕,如何鉴别和判定短路熔痕的性质对分析火灾的原因和火灾事故认定至关重要,尤其是一次短路和二次短路的区别。
目前火灾痕迹物证鉴定和相关研究工作,需要通过定性模拟实验制备一次短路熔痕对比样品。在对比过程中需要从熔痕形成机理角度深入分析多种因素偶合作用下,短路熔痕组织的多态性,建立更可靠的熔痕类型识别判断,从而提高电气火灾物证鉴定的准确度。为了达到上述效果,制备的对比样品与实际火灾现场的熔痕一致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授权专利CN103776973B公开了一种电气火灾短路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其模拟装置包括两个耐高温陶瓷接线座,在每一个接线座上各接上一根导线并接上外接电源,该模拟装置还包括伺服电机和丝杆传动装置,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丝杠,带动其中一个接线座向另一个接线座运动,并最终使得两个导线触碰并短路。在该专利中,两个导线以相向的方式安装,通过这种方式仅仅能模拟短路而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火灾现场的短路情况,例如短路点和导线接触方式,尤其是短路导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没有真实的反映火灾现场的短路情况的前提下,模拟装置也是很难得到与真实火灾现场一致的短路熔痕的,相应的鉴定和科研工作也无法顺利、有效以及准确的完成。
同时,中国专利CN202676843U、CN202793865U也公开了与之类似的短路模拟装置,上述专利也存在同样的缺陷。
综上所述,在火灾痕迹物证鉴定领域,急需一种准确模拟真实火灾现场短路情况的短路熔痕制备技术,以制备得到与实际火灾现场熔痕一致的熔痕比对样品使得鉴定和相关研究工作准确有效的完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一次短路熔痕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内固定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在所述第一平面内以水平的方式进行固定,而将所述第二导线在所述第二平面内以竖直的方式进行固定,使得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之间成预定的夹角,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方向上间隔开;
使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方向上靠近直至短路;
在短路的位置处得到所述一次短路熔痕。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评估所述所述一次短路熔痕,并根据所述评估的结果调整所述夹角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6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