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悬架系统、液压元件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3102.0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9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樊金磊;段海涛;刘万备;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6 | 分类号: | B60G21/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元件 液压悬架系统 液压油路 工作油口 过滤结构 车辆领域 液压系统 蓄能器 液压缸 阻尼阀 过滤 隔离 伤害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中的液压悬架系统、液压元件及车辆;液压悬架系统包括液压元件,液压元件包括液压缸、蓄能器和阻尼阀,液压元件具有用于与液压悬架系统中的液压油路连接的工作油口,至少一个液压元件的所有工作油口处均设有用于对液压油路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的过滤结构。使用过程中,当设有过滤结构的液压元件中产生的杂质后,产生的杂质会被隔离在该液压元件中,而不会进入液压油路,也不会对液压系统中的其他液压元件造成伤害;相比于现有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液压悬架系统并未对系统中的液压元件进行保护的问题,液压悬架系统更加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中的液压悬架系统、液压元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液压互联悬架系统是一种可实现车辆悬架非线性侧倾刚度的液压系统;常见的液压互联悬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设置在车辆前轴与车身之间的两前轮液压缸6a和6b、用于设置车辆后轴与车身之间的两后轮液压缸7a和7b。前轮液压缸6a的无杆腔通过管路8与前轮液压缸的6b的有杆腔连通,前轮液压缸6a的有杆腔通过管路9与前轮液压缸的6b的无杆腔连通;后轮液压缸7a的无杆腔通过管路10与后轮液压缸7b的有杆腔相连通,后轮液压缸7a的有杆腔通过管路11与后轮液压缸7b的无杆腔连通;管路8通过管路12与管路11连通,且管路12上设有蓄能器14;管路9通过管路13与管路10连通,管路13上设有蓄能器14。液压油路中靠近各液压缸工作油口和和蓄能器工作油口的位置均设有阻尼阀15,这些阻尼阀15的阀芯在油液往复运动过程中,容易疲劳破损而产生杂质。
液压互联悬架系统对油液清洁度和密封性要求很高,当液压系统受到冲击时,其中一些液压元件中的易损元件容易被破坏,易损件被破坏后,从易损件上脱落的杂质进入液压油路后,会随液压油路进入到一些关键的液压元件中,如液压缸、蓄能器等;所述的杂质容易对液压缸、蓄能器的密封性甚至功能性造成损害,严重的可造成系统功能丧失;现有的液压悬架系统并未针对此问题对上述液压元件进行保护,车辆长期使用系统存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悬架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液压悬架系统未对液压悬架系统中的液压元件进行很好的保护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在该液压悬架系统中使用的液压元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液压悬架系统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压悬架系统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液压悬架系统包括液压元件,液压元件包括液压缸、蓄能器和阻尼阀,液压元件具有用于与液压悬架系统中的液压油路连接的工作油口,至少一个液压元件的所有工作油口处均设有用于对液压油路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的过滤结构。
本发明的液压悬架系统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根据本发明的液压悬架系统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液压悬架系统,所述的过滤结构为滤网。
本发明的液压悬架系统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根据本发明的液压悬架系统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所述的液压悬架系统,所述的阻尼阀具有径向尺寸大于阻尼阀进、出口的阀腔,所述的滤网设置在阻尼阀的进、出口中靠近阻尼阀阀腔的位置且滤网凸出到阀腔中。
本发明的液压悬架系统的第四种技术方案是:根据本发明的液压悬架系统的第二或第三种技术方案所述的液压悬架系统,所述的滤网为杯状结构,杯状结构的杯壁与工作油口的内壁相适配,滤网的滤孔设置在杯状结构的杯底上。
本发明的液压悬架系统的第五种技术方案是:根据本发明的液压悬架系统的第四种技术方案所述的液压悬架系统,所述的杯状结构的杯口处设有外翻沿,阻尼阀的工作油口的内壁上设有用于与滤网的外翻沿沿阻尼阀轴向挡止配合的挡止台,阻尼阀还包括用于防止滤网脱出的压环,阻尼阀的工作油口的内壁上于挡止台背向阻尼阀阀腔的一侧设有供所述压环安装的卡槽。
本发明的液压元件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液压元件具有用于与液压悬架系统中的液压油路连接的工作油口,所述的工作油口上均设有用于对液压油路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的过滤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31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扭力梁轮毂支架总成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车厢内的二氧化氮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