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小檗碱的羧甲基β‑环糊精功能化蒙脱石释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8972.7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9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于明安;王施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69 | 分类号: | A61K47/69;A61K47/40;A61K47/02;A61K31/4375;A61P3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50209 | 代理人: | 高彬 |
地址: | 400016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小檗碱 甲基 环糊精 功能 化蒙脱石释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活性成分小檗碱,具体涉及载小檗碱的羧甲基β-环糊精功能化蒙脱石释药系统。
背景技术
细菌造成的感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5岁以下因病致死的儿童中,就有15%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致死,紧随肺炎(18%)之后高居致死率第二位。近一个世纪以来,抗生素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然而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细菌感染患者中,约有5-25%的患者会出现腹泻、炎症等副作用。除此之外,抗生素滥用使得细菌耐药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同时也造成抗生素疗效的大幅降低。现有的抗菌药物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因此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成为大势所趋。
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发植物来源的天然抗菌化合物成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一大策略。从黄连、刺檗、白毛茛、海胆亚目、黄柏、古山龙等中草药中提取得到的植物活性成分小檗碱,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近年来备受药物学家关注。小檗碱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在水中难溶,同时其是细菌多药耐药泵(MDRs)的底物,因此极易被MDRs排出,以致难以进入细胞,所以直接用小檗碱杀菌,生物利用度较低。小檗碱结构式如下:
蒙脱石(MMT),是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化学式为[(Na,Ca)0.33(Al,Mg)2(Si4O10)(OH)2·nH2O],由一个八面体构和两个四面体片层所组成。蒙脱石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较强的吸附能力,较高的阳离子交换容量以及更大的层空间以容纳有机药物分子。经查,目前未有蒙脱石装载小檗碱的抗菌研究报道。在研究蒙脱石载小檗碱释药系统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载药系统中的蒙脱石微粒容易聚集沉淀,从而影响活性成分小檗碱的释放与吸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羧甲基β-环糊精功能化蒙脱石(CMCD-APTES-MMT)超分子网络材料。
除特殊说明外,本发明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所述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羧甲基β-环糊精功能化蒙脱石超分子网络材料,其特征在于:产生的红外光谱在3421cm-1,2934cm-1,1637cm-1,1414cm-1,1159cm-1,1087cm-1,1039cm-1,745cm-1,613cm-1,587cm-1左右显示出吸收峰。
上述羧甲基β-环糊精功能化蒙脱石超分子网络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衍射角度2θ为5.39±0.2°、8.72±0.2°处有衍射峰。
上述羧甲基β-环糊精功能化蒙脱石超分子网络材料,其特征在于:在热重分析过程中,90±2℃失去水分子,在411±2℃受热分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羧甲基β-环糊精功能化蒙脱石超分子网络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羧甲基β-环糊精功能化蒙脱石超分子网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β-环糊精在碱性条件下(如氢氧化钠)与一氯乙酸反应合成羧甲基环糊精;对蒙脱石进行硅烷化,得到三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硅烷化的蒙脱石;在室温条件下通过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催化,使羧甲基环糊精与三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硅烷化的蒙脱石反应,得到羧甲基环糊精功能化的蒙脱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8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叉编织的屏蔽电缆
- 下一篇:一种防霉防潮电力电缆